酷暑之下,莫让这些谣言再增“热”度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酷暑之下,莫让这些谣言再增“热”度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陈 曦
夏至过后 , 全国多地开启了高温模式 , 部分地区气温甚至达到40摄氏度 。 伴随滚滚热浪而来的 , 还有谣言 , 包括“蚊子包越大 , 蚊子毒性越强”“用空气炸锅做的菜致癌”“长时间戴口罩可致肺结节增大”“地球到达远日点天气将变寒冷”……
今天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就对本月新出现的谣言逐一进行盘点 , 帮助您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
蚊子包越大 , 蚊子毒性越强?
真相:主要与蚊子种类和个人敏感性有关
夏季除了高温 , 让人烦心的还有蚊子 。 有的人被蚊子叮咬后 , 可能就起一个小红包 , 而有的人被叮咬后 , 就会变得惨不忍睹——因被蚊子叮咬而变成“招风耳”“腊肠嘴”“猪蹄手”的新闻屡屡见诸报道 。
同样是被蚊子叮咬 , 为何包的“型号”如此不同?网传“蚊子包越大 , 蚊子毒性越强” , 对于这一说法不少人深信不疑 ,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被蚊子叮咬后 , 皮肤会出现风团、丘疹、瘙痒等症状 , 我们常说的蚊子包是皮肤局部的过敏反应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刘瑞玲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蚊子叮咬人时 , 会将刺吸式口器刺入人体皮肤引起损伤 , 它会一边刺吸血液一边向人体“下毒” , 即分泌唾液来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它的口器 , 同时这些唾液也能起到麻痹的作用 , 让人难以察觉 。 感应到蚊子“口水”入侵后 , 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启动 , 分泌的组胺和细胞因子会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组织水肿 , 进而引起皮肤瘙痒和局部炎症反应 。
【酷暑之下,莫让这些谣言再增“热”度】“每个人被蚊子叮咬后的炎症反应程度 , 主要与蚊子种类和个人敏感性有关 。 ”刘瑞玲解释 , 当过敏体质的人被蚊子叮咬后 , 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组胺和细胞因子 , 进而引发过敏反应 。 轻者出现风团、丘疹、血管性水肿 , 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反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