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别称有哪些,蒂娜是端午节的别称吗( 二 )


7、女儿节, 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五月女儿节, 系端午索, 戴艾叶, 五毒灵符 。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 饰小闺女, 尽态极妍 。 出嫁女亦各归宁 。 因呼为女儿节 。 ”
扩展资料
各地端午节的习俗:
1、江苏
江苏的端午习俗除了划龙舟外, 节日饮食主要有粽子、雄黄酒、五黄宴, 节日装饰则的五毒图、菖蒲与艾叶、挂钟馗像、缠臂的彩线, 挂丝线粽、穿五毒衣、虎头鞋、戴香包等 。 武进有夜龙舟之戏, 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 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
2、浙江
端午是浙江人民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文化与习俗多样的一个特别的节日 。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 祭祖、竞龙舟、吃粽子、祭龙头、点龙睛、披红、悬菖蒲艾叶、拴五色丝、饮雄黄酒、吃五黄、佩香包、采百草等是比较普遍的习俗但各地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 。
参考资料来源:

端午有什么别称? 端午节
又到了端午小长假, 想必小伙伴们都出去踏青游玩了, 没有出去的呢应该在家和家人一起吃粽子过节吧 。
大家都知道, 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菖蒲、喝雄黄酒, 这些都是传统习俗, 但是大家知道端午还有什么别的叫法呢?每种叫法都有什么来历呢?
今天小仙女就给大家聊聊端午节的9中别称 。
午日节
仲夏五月在天干地支中排到“午”这个地支, 五月五日, 其实也是“午月午日” 。 因此端午也就是“午日节”了 。 午在五行中属火, 象征炎炎夏日的开启 。
重五节
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月份与日子相重合, 都是“五”之数, 所以又叫“重五节”, 有时也做“重午节” 。

端午吃粽子习俗
五月节
这个称谓的由来呢其实也很简单, 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 所以叫做五月节 。 在古代的习俗中, 整个五月被称作五毒月, 有各种各样的禁忌, 尤以五月初五为盛, 最要小心 。 因此悬挂菖蒲艾叶以驱邪避凶 。
浴兰节
农历五月时值仲夏, 多蚊虫, 因此是皮肤病高发的季节, 古人在这一天以兰草汤沐浴以去污 。
汉代《大戴礼》云:
午日以兰汤沐浴 。
沐浴兰草汤作为端午的一种习俗, 所以端午也叫“浴兰节”
天中节
古人以天干地支记录日期, 正月为寅月, 五月顺排为午月 。 十二地支中, 子午相对, 五月五日如日中天, 因此端午节又叫做“天中节” 。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记载:
端午为天中节, 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 达到最高点, 午时尤然, 故称之为天中节 。

归省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
五月女儿节, 系端午索, 戴艾叶, 五毒灵符 。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 饰小闺女, 尽态极研 。 出嫁女亦各归宁 。 因呼为女儿节 。
在古代, 过年拜年都是男人们的事, 女人并不出门走动 。 而五月初五这天就特地挑出来给女人们作为走动归省的日子 。 双五在八卦中为“比和”之象, 大吉, 利出行 。 古人很看重日子的吉凶, 所以这一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回娘家省亲, 因此端午又被叫做“女儿节” 。
地腊
地腊这一别称来源于道教 。 腊, 即为蜡, 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 。 道教在《赤松子章历》中, 把全年分为五腊, 全称“五腊日”, 即正月一日天腊, 五月五日地腊, 七月七日道德腊, 十月一日民岁腊, 十二月八日王侯腊, 是道教祭祀祖先、集会建斋的重要日期 。
端午的9种别称, 你知道几种 端午又名“端王”、“重五”、“重午”、“端阳” 。
中国汉民族传统节日, 在农历五月初王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