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别称有哪些,蒂娜是端午节的别称吗( 三 )


“端”为始之义, 每月有三个五日, 端五, 意为第一个五日 。
又因农历五月称“午月”, 故亦称“端午”、“重午” 。
为我国传统三大节(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
其起源甚古, 大玫与祈求农业丰收及防止夏季疫病有关 。
至晋以后, 楚地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也与端午密切联系起来 。
此日民间历来有悬蒲于门户、饮酒、竞渡、挂天师符、沐浴、驱五毒虫、戴长命缕、食粽子(角黍)等风俗 。
《后汉书·礼仪志》:“仲夏之月, 万物方盛 。
日夏, 至阴气萌作, 恐物不懋……故以五月五日, 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 以难止恶气 。 ”明余有丁《帝京午日歌》:“都人午五女儿节, 酒蒲角黍榴花辰 。
金锁当胸符当髻, 衫裙簪朵盈盈新 。
踏归百草毒可禳, 系出五丝命可续 。
结缕仍将艾叶悬, 祓祥却把兰汤浴 。 ”


端午节有几种叫法?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 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
端午节有哪些别名?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又称“五月节”, 或“诗人节” 。
端午节这一天, 人们常于正午时分奉贡粽子醴酒祭祀祖先;用艾草、蒲菖插置门前, 说是可以“避邪驱暑”;有些地方还举行龙舟竞赛, 叫做“游江”, 借此吊念屈原 。
屈原, 战国时代楚国人 。 他博学多识, 善于治乱, 为楚国三闾大夫 。 起先很得楚怀王重视, 后由于靳尚从中挑拨而为怀王疏远 。 屈原愤而作《离骚》以寄慨 。 楚襄王后来又把屈原贬谪到江南 。 屈原又作渔父诸篇, 以表示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
公元前299年5月5日, 楚国灭亡 。 屈原遂投汨罗江而死, 享年67岁 。
楚人仰慕屈原的贤德, 找不到尸体, 于是就驾舟江上, 播旗击鼓, 以招忠魂;并把米饭装在竹节内, 洒于江中喂食鱼虾, 希望这样能保全屈原的尸体 。
这种风俗, 后经楚地而传于全国 。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
古时的招魂小舟, 逐渐演变为现在的龙舟竞渡, 竹节米饭后演变成竹叶粽子 。

端午节有哪些别名 端午节的别称主要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天医节、端礼节、五月当午等 。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节期为农历五月初五 。 端午一词, 与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同时纪年、月、日、时)有关, 按“干支”纪月法, 五月为“午月”, “端”字有始、正的意思 。 因此, “端午”就是“正午”“正阳” 。 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 意思是神的日子 。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据统计, 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 端午节的名称叫法最多, 达二十多个 。 最初的“端午”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 第五个月即为“午月”, 午月午日谓之“重午” 。 到了汉代时, 由于南北统一之后的历法变动, 朝廷为了方便过节, 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五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