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有哪些,输血常见的5个不良反应( 三 )


一、溶血性不良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红细胞被过量破坏,即发生输血相关性溶血 。 输血相关性溶血分急、慢性两类 。
( 一 ) 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溶血 。 常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甚至尿闭、急性肾衰竭和 DIC 表现等 。 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管内溶血 。 该类溶血的原因有:①供、受血者血型不合 (ABO 血型或其亚型不合、 Rh 血型不合 ) ;②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③受血者患溶血性疾病等 。 处理该类溶血应及时、周全,如:立即终止输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利尿,保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压,防治肾衰竭和 DIC ,必要时行透析、血浆置换或换血疗法等 。
( 二 ) 慢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又称迟发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常表现为输血数日后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等 。 多见于稀有血型不合、首次输血后致敏产生同种抗体、再次输该供者红细胞后发生同种免疫性溶血 。 处理基本同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
二、非溶血性不良反应
( 一 ) 发热 非溶血性发热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可达 40% 以上 。 其主要表现是输血过程中发热、寒战;暂时终止输血,用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处理有效 。 造成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①血液或血制品中有致热原;②受血者多次受血后产生同种白细胞或 ( 和 ) 血小板抗体 。 预防该不良反应的常用方法是:输血前过滤去除血液中所含致热原、白细胞及其碎片 。
( 二 ) 过敏反应 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出现草麻彦、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为全身皮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等 。 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①所输血液或血制品含过敏原;②受血者本身为高过敏体质或多次受血而致敏 。 处理该不良反应时,一要减慢甚至停止输血,二要抗过敏治疗,有时尚需解痉 ( 发生支气管痉挛时 ) 、抗休克处理 。
( 三 ) 传播疾病 经输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有各型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感染、症原虫感染,及污染血导致的各种可能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 该类不良反应的预防主要是:控制献血员资质及血液采集、贮存、运送、质检、输注等环节的无菌化 。
( 四 ) 其他 一次过量输血可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左心衰、肺痕血等 。 多次输血或红细胞,可致受血者铁负荷过量 。 反复异体输血,可使受血者产生同种血细胞 ( 如血小板、白细胞等 ) 抗体,继之发生无效输注、发热、过敏甚至溶血反应 。 异体输新鲜全血 ( 富含白细胞 ) ,可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大量输入构橼酸钠 (ACD) 抗凝血或血浆,会整合受血者的血浆游离钙,若不及时补钙,则可加重出血 。
输血反应及其处理方法有哪些? 输血反应主要有寒颤、发热,多在40度以上,严重的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 。 异型输血会产生溶血,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
输血反应有哪些症状?异型输血会有什么结果? (1)溶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最严重的一种输血反应 。 常见为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 典型症状是在输血10~20毫升后,病人即诉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浅区压迫感和腰背部剧烈疼痛,并可出现荨麻疹 。 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如处理不及时,病人可出现黄疸、少尿、尿闭等肾功能衰竭症状 。
发现异常情况后,要立即停止输血,并作血型重复配伍试验,同时查有无血红蛋白血症 。 早期是抗休克,维持循环功能,保护肾功能,注意呼吸功能 。 呼吸困难或昏迷时早期作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 常规给予肾上腺素0.5~1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静注地塞米松5毫克及大量维生素C,输右旋糖酐平衡盐水、血浆、5%白蛋白溶液以补充血容量 。 膀胱内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尿量 。 预防和治疗肾功能衰竭、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 。 尿少时给20%甘露醇100毫升于5分钟内静脉注入;尿量仍不足时,2小时后可重复用药,但24小时内不应超过80~100克 。 利尿有效则同时补液扩容,碱化尿可口服小苏打或乳酸钠4~5克或静脉内注射 。 低血压时应用升压药、甲氧胺5~10毫克静脉注射或肌注,或用多巴胺、间羟胺等升压药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