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黄疸的药有哪些,胆囊切除半年后黄疸高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能退黄 1、清热利胆退黄药:(1)茵陈:可促进胆汁分泌, 增加胆汁中胆酸及胆红素的排出量 。 适合于乙肝患者属肝胆湿热型者 。 一般用量20—30g 。 (2)栀子:功能同茵陈, 伴发热者尤为适宜 。 (3)黄柏:适用于各种类型黄疸伴感染者 。 (4)番泻叶:用于黄疸兼便秘, 腹胀者, 但不宜久用 。
2、凉血活血退黄药:(1)赤芍:活血化瘀、凉血退黄疸, 适用于辩证属于血热、血瘀伴黄疸者(以发热、烦躁、衄血、紫斑、舌质红降为特点) 。 用法:赤芍60—80g, 水煎服 。 (2)丹皮:凉血化瘀退黄疸, 用于血热血瘀型的高黄疸病人 。 也可使用水牛角粉或三七粉2g, 冲服, 每日2次 。
3、通利小便退黄药:主要选用滑石、车钱草、赤小豆等 。 适用于湿性偏重的黄疸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浮肿等) 。
4、大量饮水或饮用适量的白糖水 。 因为水能解毒、利尿、退黄, 糖能补充热量, 增加肝糖原 。
5、中成药有本院自制保肝降酶丸、荣肝丸等 。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退黄药物的哪些? 医生既然说降胆红素的药物就可以了, 那他自己应该开了处方或推荐药物了呀?

肝细胞性黄疸和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药物治疗进展

徐京杭, 于岩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疾病科, 北京 100034)

中图分类号:R9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05)01-0033-03

黄疸指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7.1μmol/L 。 按病因学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胆汁淤积性黄疸又分为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肝外胆汁淤积性黄疸 。

肝细胞是胆红素代谢的主要器官, 肝细胞的损伤会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和排泄, 导致血清胆红素增高出现肝细胞性黄疸 。 肝细胞内和(或)胆小管及肝内小胆管胆汁淤积, 也可引起血清胆红素增高出现黄疸 。 肝细胞性黄疸和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可以互相转化或两者并存 。

黄疸可引起机体多系统的改变 。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损伤、肝细胞凋亡〔1〕、脂肪泻、内毒素血症、心动过缓、心肌收缩力下降〔2〕、血压下降、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失调等 。 因此积极治疗黄疸有很大的意义 。 肝细胞性黄疸和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是较常见的两类黄疸, 本文就其药物治疗作一总结 。

1 药物治疗

1.1 西药 根据黄疸的发病机制, 降低血胆红素的药物应该着眼于改善肝功能, 增加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增加胆汁分泌 。

1.1.1 改善肝功能药物 改善肝功能的药物通过恢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代谢、分泌和排泄等途径减退黄疸 。 另外, 肝功能改善后, 血清白蛋白合成增加, 血清白蛋白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serum unconjugated bilirubin, SUB)结合增加, 可促进SUB及时转运到肝细胞中进行代谢 。

甘草酸制剂, 如甘草酸单铵和甘草酸二铵, 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免疫调节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 研究发现〔3〕甘草酸单铵可使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减弱, 并可能有诱生PBMC细胞膜产生可溶性IL-6受体的作用, 从而降低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IL-6及TNF-α的水平, 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 。 甘草酸单铵能诱生γ-干扰素(IFNγ), 提高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C)活性, 有抗炎解毒作用 。

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可明显刺激肝细胞DNA合成和促进肝细胞再生, 对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性损害有明显修复作用 。 水飞蓟素和山豆根注射液也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