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方式( 八 )







怎样运用科学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 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 , 科学教学中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 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 , 发生何种变化 。
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 , 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 。 因此 , 在科学教学中 , 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让学生主动的思考获取知识 , 自觉的训练思维技能 , 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 笔者在此接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 , 激发学生思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 , 思源于疑 , 疑是思的火种 , 思以疑为起点 , 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 。 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 。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 , 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 , 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 , 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 , 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 , 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 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 , 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 , 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 , 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 , 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 。 在进行硫化氢还原性教学时 , 启发学生思考:1、硫化氢是酸性物质 , 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干燥?2、硫化氢和浓硫酸会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3、硫化氢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通过设置总是情境 , 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
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 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 , 一环扣一环 , 由浅入深 , 由简单到复杂 , 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 使学生感到新颖 , 造成连续的思索 , 形成持久的内驱力 , 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 活跃课堂气氛 , 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 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
二、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
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 , 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 。 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 , 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 。 没有分类法和归纳法 , 就没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没有理想实验方法和演绎法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模型方法就没有原子世界微观结构的发现 , 没有类比和模拟法 , 就没有维纳的控制论 。
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 并实际运用于认识和实践 , 就能使我们的主体思维能力发生层次的飞跃 。 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有: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 , 新概念不断的引入 , 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 , 都是容量仪器 , 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 , 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 。 只有引导他们从容量范围 , 刻度规格以用形状对精确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 找出各自的特点 , 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 , 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 , 用哪一种仪器 。
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 , 进行比较 , 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 , 将原因加以分析 , 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 , 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 , 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 , 而且思路正确 , 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