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饶毅,饶毅近几年有些什么科研成果


如何看待饶毅的命题 其实现在谈不上科技主导还是金融主导 。
资本主义社会,其实说白了,都是资本主导 。 资本有增值的本能 。 现在资本存量十分巨大,大资本的所有者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把自己所有的资本都运用起来,让它们都去生钱,而小资本所有者往往需要把很多人的资产集中起来才能有效投资 。 所以如今的金融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
未来上百年以后,当发达国家每个人的资本都十分显著的时候,可能金融业的重要性反而就越来越低了 。 金融在当前这个时期极端重要,也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话语权,这可能是让人觉得金融在占主导的一个重要原因 。 这只能说是资本丰富(所以需要倚重一个调度体系)但又不高度丰富(所以无法轻易就能找到足够的资本执行投资)的时候的一个现象 。 而科技主导,实际上我并无法想象这是怎么一种机制 。
究竟什么科研值得投资,由谁来投资?难道是说科学家们决定哪个技术值得研发,然后政府或者金融机构就乖乖拿出钱来进行投资么?这是难以想象的 。 经济是一个巨大的循环,投资获得的回报必须要不低于投资额本身,这样的投资才有可持续性 。
科研投入也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同样需要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 科研投入产生科研成果刺激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能为科研带来更多的投入,这才具有可持续性 。 所以科研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简简单单是服从科学家的兴趣 。 当然,有一些一时看不到应用前景的基础学科研究也需要政府的长期大量投入,这是因为这种学科的研究时间周期很长(几十年上百年),但一旦成功却又是可能引发产业革命,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值得投入,但又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执行如此长周期的投入 。
再者,单纯重视研发,而不重视利用资本力量对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化,那很有可能就会便宜了别人,让别国的资本把科研成果拿去商业化 。 这显然不是什么好选择 。 就我个人理解,饶毅所倡导的,只是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科技研发——尤其是基础学科科研——的投资力度 。 毕竟我国的科研投入比例仍然较低 。
另一方面,很可能是一些科研工作者看到很多出色的学生未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被高薪吸引去了金融机构 。 这当然是令人遗憾的 。 但是人才在市场中就是依靠劳动力价格来进行调配的 。 几十年前金融机构并没有多少高收入的岗位 。
而近几十年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不断提升,开始能获得大额利润,产生了一大批高薪岗位,也就吸引到了大量的高水平的从业者 。 但这只是个暂时的趋势 。 随着资本的增殖、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增多,金融业的高薪岗位并不会继续增加,反而很有可能减少 。 毕竟劳动力供给因为价格的吸引力而源源不断地投入到金融业之中,供给上升就会带来价格下降或相对下降 。
而只要政府持续对科研进行高额投入,科研人员的工资也会上涨,相信会有很多优秀人才愿意投身于科研事业 。 而金融业本身的发达,也会带来科研成果转化的便利,并进一步刺激人才和企业投入到科研中去 。
总而言之,我不认为存在什么金融主导还是科研主导的问题,但我国政府确实应该继续提高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尤其是政府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 。 毕竟我国这两个比例相对于最先进的国家而言还有很大的距离 。

学术界的争斗,王延铁夫妇和饶毅、施一公间的恩怨,起因为何? 2004年,在饶毅回国之前,他就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对中国政府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批评 。 去年底,又在美国《科学》杂志刊出社论,认为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的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浪费资源、腐蚀精神、阻碍创新” 。 这话我们听着挺正常,但有些人听着是很刺耳的,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挑衅,如果说这样话的人也能当选院士,那不是相当于给体制内的人埋一颗定时炸弹,让那些90%以上时间不听学术报告的90%的教授还怎么呆得下去 。 饶毅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把自己往当选院士相反的方向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