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就业问题解决措施( 五 )


第三方面是基本技能 。 在大学生活的工作的过程中 , 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 求职面试就是一个面对面的沟通过程 。 另外 , 外语、现代信息技术、文艺、体育等技能的掌握情况 , 也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素 , 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的质量 。
第四方面是应聘能力 。 大学生通过面试获得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非自然形成 。 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 , 不仅需要实力 , 也需要广泛意义上的求职技能 。 它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也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 , 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等 。
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1
金融危机的余威使世界经济陷入了低谷 , 这无疑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 。 国内中小企业大批外企倒闭、迁移和收缩 , 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就业空间 。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 大量海外人员回流 , 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 , 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带来新挑战 。
2高校扩招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 , 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 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 , 2002年145万 , 2003年212万 , 2004年280万 , 2005年380万 , 4年内增加了223万 。 预计今年全国毕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660万人 。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 , 服务西部等 。 但是 , 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等限制 , 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 对大多数人来说 , 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 , 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
4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 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 。 另外 , 起薪较低 , 升幅不大 , 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 。 同时 , 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 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 。 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 , 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
5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 , 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 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 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 , 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 , 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 , 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 。 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
6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 , 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 。 事实上 , 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 , 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 , 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 要达到这一要求 , 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 , 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 , 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
7学生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 , 如“宁到外企做职员 , 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 此外 , 据200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 , 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 , 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
8文科教育质量低下:由于教学内容 , 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 , 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 , 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 , 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 大学扩招过程中间 , 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 , 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