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如何补气,气虚怎么调理( 二 )


气虚要怎么补?最快最有效! 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 , 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 , 虚热 , 自汗 , 脱肛 , 子宫下垂 , 舌淡而胖 , 舌边有齿痕 , 脉弱等 , 为功能减退 , 不一定有病 , 气虚者需补气 , 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 可经常交替选服 。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气虚应该怎么补? 肾主纳气 。
“肾主纳气”的理论分析
中医学认为“肾”与肺及血循环系统有密切联系 , 如《灵枢·经脉篇》说:“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 , 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 , 循咽喉、挟舌本 。 其支者 , 从肺出络心 , 注胸中” 。
这说明肾之“经脉”同主气之肺和主血脉之心是联贯在一起的 。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 , 血为气之母” , “气”和“血”是紧密相关的 。
肾则统一“气、血”而主纳气 。

清代林佩琴的《类证治裁》一书中更具体地提出“肺为气之主 , 肾为气之根 , 肺主出气 , 肾主纳气” 。

在临床上常见到久病或年老之人 , 由于“久病伤肾”或“年老肾衰”多出现呼多吸少、气息短促的症状 , 这是由于肾虚而纳气功能不足所致 。 中医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原则是“发时治肺 , 平时治肾” , 即“急则治标 , 缓则治本” 。

你恐怕是肾精亏 , 在漏!首先 , 要补漏 , 然后才能增益 。 冬天是养肾精的好时间 , 而一天之中 , 晚上是一天的冬季 , 22:00-5:00沉睡 , 会收效明显 。

自己学习按摩 , 找张标准经络图 , 穴位学习参考: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视频 。 足疗也是很好的自身保健方法 , 可参考杨奕《知足常乐》视频 。 基础学习《黄帝内经》可参考徐文兵在BTV的节目《黄帝内经的智慧》 。 。 YOUKU网上都可找到 。

自己站桩 , 也是很好的补肾益气的方法 。 以下是我总结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 供您参考:

养生桩七要:
一)预备式:两脚并立 , 全身放松 。
二)两脚平行开步 , 同肩宽 , 以足底涌泉穴感应、吸收大地精华;重心在脚掌、脚跟互换 , 身体前后微摆 , 似在水中飘浮 。
三)膝微屈、内扣 , 似夹一缸;松腰沉胯 , 含胸拔背 , 头顶悬 。
四)舌抵上颚:蓄唾液 , 分三口咽下 , 意汇至丹田 。
五)双眼微合 , 内视 。
六)腹式呼吸:徐徐吸气 , 入腹 , 腹挺出(不要扩胸) , 正常呼气 。
七)两手环抱胸前 , 高不过眉 , 低不过脐 , 远不过尺 , 近不贴身 , 手指自然分开、支撑;两肩松沉;坠肘、外撑 。

养生桩(仰卧式)每天坚持半小时:
1、仰卧 , 右手下左手上叠放丹田 。
2、舌抵上颚:蓄唾液 , 分三口咽下 , 意汇至丹田 。 (这个很重要 , 时刻都可以保持 , 蓄积肾精!!)
3、双眼微合 , 内视 。
4、腹式呼吸:徐徐吸气 , 入腹 , 腹挺出(不要扩胸) , 正常呼气 。
5、轻微扣齿(上下牙齿有节奏地扣动) 。

总结:所有的方法都是有效的 , 关键在于“坚持”!祝早日恢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