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怎么捂怎么冻,如何正确理解春捂秋冻( 四 )


春捂
冬去春来, 是从冷转热的过度阶段, 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 但是气候经常变化, 一会暖一会冷, 往往是太阳出来后, 风和日暖, 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 。 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 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 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 。 所以, 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 慢慢的减衣服 。 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 但室内气温由于房屋热惰性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 。 这种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 常常有3-5°C之多, 甚至更大得多 。 特别是, 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 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 才能避免受凉致病 。 由于中国在同纬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 因此才诞生了中国特殊的“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 。
秋冻
夏去秋来, 是从热到冷的过度阶段, 天气虽然冷起来, 但有个转变的过程 。 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 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 这种做法不好, 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 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 使防寒能力降低, 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 结果, 到了三九严寒, 真正大冷季节, 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 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 使血流量减少, 引起抗菌能力减弱, 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 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 。 所以, 秋季又应该冻着点, 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 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 室内气温因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大自然, 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 。 从室外走进室内, 气温升高, 自然需要脱衣秋“冻”, 以防出汗伤阳, 影响身体健康 。
春捂秋冻怎么冻, 冻多久, 谁能冻? 春捂秋冻”是一句卫生谚语, 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 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 “春捂”就是说春季, 气温刚转暖, 不要过早脱掉棉衣 。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 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 由冬季转入初春, 乍暖还寒, 气温变化又大,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 一天变三变”, 过早的脱掉棉衣, 一旦气温下降, 就难以适应, 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 病菌乘虚袭击机体, 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 春捂“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 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 。 适宜的凉爽刺激, 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 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 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 增加产热, 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 同样道理, 季节刚开始转换时, 气温尚不稳定, 暑热尚未退尽, 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 一旦气温回升, 出汗着风, 很容易伤风感冒 。 当然凡事皆有个度, “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 。 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 一方面靠自身调节, 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 如果春末和深秋, 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 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 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 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 。 上下身没什么区别, 关键在于全身机体是否协调 。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 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脏病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宜“冻”, 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 。 初春季节, 气温的急升骤降, 天气的忽冷忽热会刺激人体植物神经系统, 使一些体质较差的人, 体内功能发生紊乱, 调节失控, 出现不平衡, 抵抗疾病的能力下 秋凉后应换秋装 降, 容易被某些病菌、病毒攻破“防线”而疾病缠身 。 因此, 在这个“非常”时期即将到来之际, 大家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备加注意, 应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 。 第一, 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 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好利于出行的天气, 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 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 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三,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 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第四, 天气冷时及时增衣, 天气暖和时也应适当“春捂”, 以避免外感风寒; 第五, 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 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小时未雨绸缪 。 许多疾病发病高峰与冷空气的到来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 。 如感冒、消化不良, 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 。 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 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 。 因此, 应在气象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小时增加衣服 。 注意温差入秋后昼夜温差大, 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 白日烈日当空, 早晚秋风阵阵, 老年人、儿童、慢性肾病患者自身调节能力低, 尤易患感冒、扁桃腺炎、肺炎、肾炎甚至加重肾衰, 因此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 科学锻炼秋天只要天气不十分恶劣就应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 如打球、跑步等 。 但锻炼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不然会引起关节韧带和肌肉拉伤等 。 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 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 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 以防身体着凉 。 健康饮食秋天气候干燥, 温度较低, 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等症 。 应多补充水分, 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 多吃甘蔗、梨、苹果、乳类、芝麻、蜂蜜、银耳、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 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 防止咽喉肿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