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桌到连锁店,一碗贵阳老素粉的突围

本文转自:天眼新闻
从一张四方桌 , 到20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厂;从一钵油辣椒到速食“饿酱”;当街边小吃成为“老字号” , 守住的不仅是那一口不变的味道 , 还有不畏风雨的强韧生命力 。
从四方桌到连锁店,一碗贵阳老素粉的突围
老素粉里话传承
“我是刘维兰老素粉制作技艺和刘维兰油辣椒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 ”说起自家的老素粉和油辣椒 , 刘维兰的儿媳、贵州刘维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钟雯君打开了话匣子 。
20世纪60年代 , 刘维兰一家从贵阳花溪高坡苗族乡搬到云岩区和平路化龙桥一带 , 为求生计 , 刘维兰的母亲在桥头摆起了粉摊 。
一张四方桌 , 一个老式煤炉 , 一口锅 , 一钵自制的油辣椒 , 是粉摊的所有家当 。 5分钱一碗的素粉 , 在那个年代 , 油辣椒便是最好的佐料 。
刘维兰家有6姊妹 , 作为家里的老大 , 她时常在粉摊上帮忙 , 耳濡目染之间掌握了一手炒制油辣椒的好手艺 。
不畏风雨 , 起早贪黑 , 20世纪80年代 , 刘维兰从母亲手中接过粉摊 , 并在原摊位对面租下一间店铺 , 取名“刘记老素粉” , 自此 , 这碗素粉算是在贵阳扎下了根 。
从四方桌到连锁店,一碗贵阳老素粉的突围
【从四方桌到连锁店,一碗贵阳老素粉的突围】时光流转 , 靠着一勺香辣诱人的红油 , 化龙桥头的小店逐渐成为贵阳人清晨不可或缺的滋味 。 熬得一手好辣椒的刘维兰不仅是个手艺人 , 也是个头脑灵活的经营者 。 为了突出特色 , 在经营十余年后 , 她将店名更改为“刘维兰老素粉” , 注册了商标 , 并开始单独出售招牌油辣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