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怎么办,积食失眠怎么办( 三 )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 , 腕横纹到指尖 , 脾和胃连起来清 。 向外清 。

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

次数:约100—300次

2.清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边缘 , 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

作用:清利肠腑 , 除湿热 , 导积滞

次数:约100—500次

3.揉板门

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 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

次数:约100—500次

4.顺运内八卦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 , 以掌心为圆心 , 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 , 作画圈状 。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

次数:100—300次

5.推小横纹

位置:手掌面 , 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次数:100~500次 。

6.掐揉四横缝(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 , 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 。

作用:消食导滞 , 消除积食

次数:来回10次

7. 下推七节骨

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 , 成一直线 。

作用:泄热通便 , 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 。

次数:100——300次

8.分腹阴阳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作用:健脾和胃 , 理气消食 , 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

次数:100——300次

9.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 , 顺时针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 , 理气 , 通肠道

次数:100-200次

10.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 , 从下向上捏脊

作用:强身健体 , 健脾益气

次数:5次

11.揉足三里【健脾】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 ,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 , 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

次数:30—50次

积食的食疗方法

积食一般有不思乳食 , 腹胀嗳酸 , 大便酸臭或便秘 , 有时候还合并在感冒、腹泻中出现 。 积食如果调摄得当 , 一般预后好 , 但也有极少数发展到脾胃受损 , 导致营养不良 , 生长发育障碍的 。

小孩子积食了 , 首先要控制饮食 , 特别是伴有呕吐、腹泻的患儿 , 可以暂停8—12小时的喂养 。 待呕吐停止后 , 可给予清淡的蔬菜汤喂养 。

一、 焦三仙

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0克

以上材料加水熬制 , 滤渣后喝水 。 一天喝三次 , 一般连喝两三天 。 这是五岁左右的孩子的量 , 五岁以下的孩子 , 可以自己酌情减量 。 比如三岁以下可以用一半的量 。

二、大山楂丸

山楂、六神曲、麦芽

用于积食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 5岁内的小孩子可以吃一天吃半丸 , 每天二次 。 也可以吃大山楂颗粒 , 5岁内的小孩子可以一天吃半袋 , 每天二次 。

需要注意的是 , 积食是大部分家长在日常育儿中会遇到的一个难题 , 虽然帮孩子调理积食的方法很多 , 但请您记住 , 这些只是缓解孩子身体不适的方法 ,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积食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