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艾叶的功效与作用:阴虚血热者慎用( 三 )


5、抑制血小板聚集 。 艾叶中β-谷甾醇和5 , 7-二羟-6 , 3' , 4' , -三甲氧基黄酮 , 它们对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显着作用 。 温瑞兴等研究了艾叶的炮制方法 。 不同产地的艾叶及其有效成分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艾叶的不同炮制品对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各异 。 炮制方法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 , 不同方法的炮制产品其实验结果有很大差别 。 炒炭与醋炒焦的效果较差;炒焦、醋炒炭与生艾叶对血小板聚集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 在3个剂量水平上都能极其明显地抑制血小板聚集(p{lj}lt;0.001) 。 安国艾叶几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中 , 以醇提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最为突出 , 其它两种溶剂(乙酸乙酯、氯仿)提取物也有抑制作用 , 但不及醇提物效果好 。 3种不同产地的艾叶醇提水溶部位对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p{lj}lt;0.001) 。 这两个剂量的效果优于其它两种艾叶 。 在136mg/ml剂量时 , 3种艾叶的差异不明显 。 从艾叶中提取出的两种成分 , β-谷甾醇与5 , 7-二羟基-6 , 3' , 4'-三甲氧基黄酮均对血小板聚集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 。 然而 , 这两种有效成分相比 , β-谷甾醇的作用在0.7、1.35mg/ml剂量时均极其明显地优于后者(p{lj}lt;0.001) 。
6、止血作用 。 艾叶水浸液给兔灌胃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 , 但亦有认为艾叶的止血作用未能证实 。 艾叶为临床上常用止血药 , 温经止血常炒炭用 , 药理实验初步证明:艾叶制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 张学兰等对其止血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 由实验结果可见 , 烘品2~5及炒炭品100{bf}水煎液均可明显缩短实验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 具有显着性差异 , 以烘品2(180℃、10分钟)、烘品3(180℃、20分钟)和烘品4(200℃、10分钟)止血作用最为明显 , 与生品组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 。 其余样品组则无明显止血作用 。 建议艾叶制炭可改用烘法 , 以18℃烘10~20分钟及200℃烘10分钟 , 成品外表焦褐色为佳 。
7、对胃肠道及子宫的作用 。 野艾煎剂可兴奋家兔离体子宫 , 产生强直性收缩 。 粗制浸膏对豚鼠离体子宫亦有明显兴奋作用 。 小野艾水浸液对离体兔肠在大量时有抑制作用 。
8、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 小野艾水浸液对离体蛙心在大量时有抑制作用 。 从克里米亚的艾蒿Artemisiataurica分离出来的Tauremizin(是一种倍半萜烯内酯) , 对离体蛙心、猫心和在位猫心均能增强其收缩力 , 对猫心并能减慢心率 , 使冠脉血流量增加 , 有拟肾上腺素的作用 。
9、抗过敏作用 。 艾叶油0.5ml/kg灌胃 , 对卵白蛋白引起的豚鼠过敏性休克有对抗作用 , 可降低死亡率 。
10、其它作用 。 大桥秀治报告艾叶主要因其含鞣质 , 可使因温刺法发热的家兔的体温下降 。 但其作用剂量已近致死量 , 故不能作为解热药使用 。 用小白鼠耳部涂巴豆油引起炎症模型 , 用艾叶挥发油给小鼠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0.0125g , 均有抗炎效果 , 有效率为57.8{bf}及75.O{bf};p值均小于0.001 。 艾叶油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 。 小野艾水浸液对兔耳血管灌流时几无影响 , 给小鼠腹腔或静脉注射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Lochett氏法) 。 大鼠内服有显着利尿作用 , 毒性中等 , 可用于临床 。
艾叶的注意事项:禁忌:本品药性温燥 , 阴虚血热者慎用 。 有小毒 , 不可过量服用 。
1、《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 "
2、《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 "
3、《本经逢原》:"阴虚火旺 , 血燥生热 , 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 "
艾叶的知识扩展:一、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1~3钱;入丸、散或捣汁 。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 , 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