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怎样选女婿


山东的丈母娘是如何挑选女婿的? 从前 , 有位国王 , 想为自己的宝贝女儿挑选个聪明机智的丈夫 。 于是他出了这么一道怪题 , 招聘女婿 。

“凡前来应考的英俊青年 , 不能给我送礼物来 , 也不可空着手不带东西来 。 ”

结果 , 有位才貌双全的小伙子做到了 , 被招为国王的女婿 。

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
古代人挑选女婿的标准是什么? 王羲之的老丈人选女婿选得别具一格:仅凭王羲之一个“东床坦腹”的举止 , 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 对此 , 《晋书·王羲之传》是这么记述的: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 , 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 门生归 , 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 , 然闻信至 , 咸自矜持 。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 , 独若不闻 。 ”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 , 乃羲之也 , 遂以女妻之 。
这很叫人纳闷儿:从一个“东床坦腹”的举止 , 郗鉴何以就能判断出王羲之就是他所期望的“佳婿”呢?读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人 , 可能都记得 , 范蠡和文种共事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 , 范蠡劝文种功成身退时 , 说过这样一句话:“越王这个人长的长颈鸟啄 , 可与共患难 , 不可与共乐 , 您为什么不离开他?”范蠡的这句话 , 表面看好像是以貌取人 , 其实 , 他对越王勾践的这种认识 , 实在是源于他和勾践长期的共事对勾践的了解 。 不过 , 从范蠡的这句话里也确实可以看出 , 古人在观人、识人上由表及里的认识方法 , 即:静态看仪表 , 动态看举止 , 进而像《易经》所说的那样“知微知彰” , 去认识人的内心世界 。
门生在向王羲之的老丈人郗鉴汇报时说的很清楚:王氏家族那几个公子长的都很不错 。 这句话给我们透露的信息 , 显然是王羲之的老丈人选女婿也重视容貌 , 这是他选女婿的前提条件 , 但他的独特在于 , 他能依据容貌这个感性认识的基础 , 进一步以理性的眼光深入人的内心 , 去比较和鉴别人品 。 这种比较和鉴别 , 首先取决于审美的价值取向 。 郗鉴赞赏王羲之的“东床坦腹” , 并不说明王氏家族其他哥儿几个的“咸自矜持”有什么特别的不好 , 尽管他们的“咸自矜持”确实有些做作 , 这只能说明王羲之的“东床坦腹”所折射出的美感与他老丈人的审美价值取向趋同 , 进而发生了共鸣 。
不过 , 这种共鸣并不等于理性的认可 , 在共鸣的基础上达到理性的认可 , 尚需依赖观人、识人的经验 。 不难想象 , 作为太尉的郗鉴 , 混迹于鱼龙混杂的官场 , 啥人没见过?可以说 , 谁一撅屁股拉啥粪蛋儿他可能都清清楚楚 。 能做到这一点 , 原因何在?一句话 , 源于经验 。 形象地说就是“听千曲而后能识音”的认识水平的积累 。 正是基于这种经验 , 他才能在
“东床坦腹”的举止中 , 品出王羲之的与众不同 。
当然 , 在经验的基础上 , 王羲之的老丈人选女婿无疑还融注着观人、识人的方法 。 这个方法就是:了解、考察、分析、判断 。 了解 , 因为和王导同朝为官 , 显然对王氏家族的几个公子在大的方面已经有了初步印象;考察 , 派得力门生前去探听虚实 , 近距离察其表现;分析 , 通过自己掌握的情况和门生的考察结果 , 依据经验作出综合比较;判断 , 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 , 全面衡量 , 作出取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