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杜鹃的种植栽培历史和发展历程


【种植】杜鹃的种植栽培历史和发展历程

文章插图

杜鹃的种植栽培历史和发展历程
杜鹃花的记载 , 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 , 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 。 杜鹃花的栽培历史 , 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到唐代 , 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 , 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 , 唐代着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 , 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 , 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 , 第一次移植未成活 , 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 , 无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终于移植成活 , 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 , 庐山山头去年树 , 已怜根损斩新栽 , 还喜花开依旧数 。 ”据记载 ,
唐贞观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鹃品种栽培 , 最有名的是镇江鹤林寺所栽培的杜鹃花 。
宋代对杜鹃花的栽培又有新的发展 , 诗人王十朋曾移植杜鹃花于庭院:“造物私我小园林 , 此花大胜金腰带 。 ”南宋《咸淳临安志》:“杜鹃 , 钱塘门处菩提寺有此花 , 甚盛 , 苏东坡有南漪堂杜鹃诗 , 今堂基存 , 此花所在山多有之 。 ”说明杜鹃花在杭州庭院已多见 。
明代 , 对杜鹃花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 如志凉《水昌二芳记》 , 1563年《大理府志》、1587年李时珍《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等刻本中都有不同程度关于杜鹃花的品种、习性、分布、应用、育种、盆栽等记载 。 如1563年《大理府记》中 , 记载杜鹃花谱有47个品种 , 大理的崇圣寺、感通寺等寺院已栽种杜鹃 , 并育成五色复瓣品种 , 《草花谱》记有“杜鹃花出蜀中者佳 , 谓之川鹃 , 花内十数层 , 色红甚;出四明(今浙江四明山)者 , 花可二、三层 , 色淡” 。
清代 , 已经有了杜鹃花的盆景造型 , 朱国桢《涌幢小品》记有“杜鹃花以二、三月杜鹃鸟鸣时开 , 有两种 , 其一先敷叶后着花(先叶后花)色丹如血;其二先着花后敷叶(先花后叶)色淡 , 人多结缚力盘盂翔凤之状”之名 。 而且 , 对杜鹃花的栽培已有一整套的经验 , 记载也多 , 如《花镜》《广群芳谱》《滇南新语》《盆玩偶录》等 。 嘉庆年间(1796-1820)《苏灵录》将杜鹃花盆栽列为“十八学士”第六位 。 道光年间(1821-1850)《桐桥倚棹》中提到“洋茶、洋鹃、山茶、山鹃”的记载 , 说明此时中国内已引入国外杜鹃栽培了 。
正因为杜鹃花在园林上的价值 , 早在19世纪末 , 西方多国就多次派人前往中国云南 , 采走了大量的杜鹃花标本和种苗 。 其中英国的傅利斯曾先后七八次 , 发现采走了309种杜鹃新种 , 引入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夸耀于世的几百种杜鹃多来自云南 。 而1919年傅利斯在云南发现了“杜鹃巨人”大树杜鹃 。 它一棵高25米 , 胸径87厘米 , 树龄高达280年的大树砍倒 , 锯了一个圆盘状的木材标本带回国 , 陈列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 , 公开展出 , 一时轰动世界 。 大树杜鹃已经受到国家保护 , 它是云南的骄傲 , 中国国宝 。
在20世纪20-30年代 , 中国以外杜鹃园艺品种开始进入中国上海、无锡、广州、宁波、福州、厦门、青岛、丹东等沿海城市 。 无锡有园艺爱好者每年向日本的“蔷薇园”、“百花园”和“横滨植木式会社”邮购杜鹃花苗木 。 上海真如黄园 , 是辛亥革命后黄岳渊先生建立的花木场 , 面积7公顷 , 收集种植杜鹃花品种是国内最多的花圃 , 有毛鹃30余种 , 东鹃500余种 , 夏鹃700-800种 , 西鹃近100种 。
近代植物学上的拉丁属名系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53年建立的 , 由希腊文“Rhodon”(意为蔷薇色)和“Dendron”(意为树木)两字合成 , 中文译意为红色树木 , 即中国所通称的杜鹃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