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怎样防治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块茎可供食用, 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 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 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 茄科植物的块茎 。 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 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 。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 2015年, 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 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 、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怎样防治】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怎样防治

文章插图

马铃薯晚疫病是什么?
马铃薯晚疫病历年来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严重影响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因此, 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显得极为重要 。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 是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 。 凡马铃薯种植的地区均有发生, 不抗病的品种在晚疫病流行时, 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 窖藏损失轻者5%~10%, 重者在30%以上 。 晚疫病不但危害马铃薯, 还可对番茄、辣椒、茄子等造成危害 。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害症状
马铃薯植株叶、叶柄、茎及块茎均能被侵染受害 。 叶片发病初期, 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 天气潮湿时, 病斑迅速扩大, 边缘生出一圈白色稀疏的霉轮, 叶背尤为明显 。 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和叶柄, 致使叶片萎蔫下垂 。 气候干燥时, 病斑干枯变褐 。 茎部受害, 初呈稍凹陷的条斑, 气候潮湿时, 表面也产生白霉 。 块茎受害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 稍下陷, 下层薯肉变为褐色 。 土壤干燥时, 病部发硬于缩, 潮湿时也可长出白霉 。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 。 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 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 。 今年我县秋马铃薯种植面积大, 普遍长势良好, 结合师宗历年进入秋季阴雨连绵, 低温多湿, 昼夜温差大的实际, 容易发生马铃薯晚疫病 。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 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 因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 垂直抗病品种裁培几年后, 容易丧失其抗病性, 所以应选用具有多基因的抗病品种或水平抗病性种 。
2、建立无病留种田, 消灭初侵染源:由于带病种薯是唯一的初侵染源, 建立无病留种地, 可以极大的减少初侵染源, 从而有效的防止晚疫病的发生 。 留种地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治措施 。 有条件的地方, 留种地应与大田相距2.5km以上, 以便减少病原菌传染的机会 。 此外, 挑选无病种薯也可以减少初侵染源, 而药剂浸种可以杀死种薯内部病菌, 推迟晚疫病发生20天, 降低病情指数约50%, 100kg芽块用25%甲霜灵100g, 加少量水浸沾或喷施 。
3、加强田间管理:1):整地、选地势高, 排水良好种植, 采取中耕管理培土、清除烟根、开沟排水等措施, 增施钾肥,提高抗病性 。 2):播种前精选种薯, 淘汰带菌薯块,可减少田间中心病株的数量 。 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培土可减少游动孢子囊侵染薯块机会 。 在病害流行年份, 适当提早刹秧, 2周后再收获, 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机会, 降低薯怀带菌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