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文明冲突论是谁提出的,怎么看文明冲突论( 六 )



其二, 前述亨氏的主要观点和他的文献所详尽地表明的他在"文明冲突"方面的全部观点, 都能从历史、现实和理论中找到"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而笔者更关注的是, 亨氏作为著名学者, 对我们作了无论正面还是反面的哪些提醒或警示, 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 在笔者看来, 亨氏的"提醒"有六个方面, 两大作用 。 六个方面是:在冷战中形成的国际政治诸要素还会在后冷战时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的前沿关注着什么;美国的战略思想动态和实际战略选择将会走向何方;文明这一"软要素"的国际政治地位和价值到底如何;正在奋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的中国, 别人怎样认识我们, 我们在怎样、应怎样认识别人(国)和世界;中国的国际政治理想和抱负(应)是什么, 能实现吗?两大作用是:活跃了我们的学术, 使国际政治学更具活力, 尽管其中产生了一些不谐迹象;激活了我国的实际国际政治抉择, 尽管这些年我国政界仍主要遵循邓小平同志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定下的方略-颇具特色的中国国际战略, 但亨氏的"文明冲突论"显然引起了我国高层政界的注意, 并潜在地作出了和将会作出政治上的回应 。

塑造"文明和谐"的理想世界是否可能?

在亨氏的"文明冲突"的主张中, 本已包含了少许"文明和谐"的因子, 他既声称文明冲突是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 又声称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最可靠 。

"文明和谐论"确实值得关注 。 因为, 人及人类的本质规定性在于"社会性"(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在于是社会的动物), 而文化或文明是社会性中的精神物质总体 。 因此, 能否有文明的和谐, 并最终生长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 事关人类整体 。

首先, 除了文明间所业已存在的冲突之外, 文明间过去的历史是否表明了"和谐存在"?很显然, 文明,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 有相互的冲突, 更有和谐共存, 即使冲突, 也往往可能产生更优秀的文化混生物, 形成文化在冲击中的交流、融合和生长 。 因为, 万事万物皆有冲突发生, 皆有共存共处之状况, 皆有斗争中的消灭、新生和发展 。 哲学原理和客观事实几乎都能证明这个简单真理 。

其次, 中国本身的文明史就充满了不同文明的交融和生长, 的确是一个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过程 。 因为文化(文明)的交融, 中国文化才自强不息;因为文化交融,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文明变更与文化重振的艰难双重奏, 这个艰难的双重奏会使中国文化再度涅磐、新生 。

为什么世界中的文化(文明)不会由这样的"冲突"向着那样的"和谐"而升华呢?

中华文化与文明和谐

亨廷顿显眼地将儒家(中国)文化列为未来文明冲突中最可能"惹麻烦"的文明, 声言中国文明将对世界构成挑战 。 这显然是亨廷顿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文明的别有用意, 其观点的症结在于西方文明和植根于其上的民族和国家仍以一种"征服"和"敌视"哲学在评判其他文明及其发展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正在实现复兴的中华文明是挑战性的, 它挑战着自己数千年的历史, 也挑战其它文明 。 当我们的文明在历经几千年递变之后实现伟大复兴, 这当然是对其他文明的挑战, 但不会是破坏性而是建设性的, 会极大的促进文明和谐和世界文明, 因为我们既在提倡也在践行着和平共处原则 。

事实上, 当前的中华文化在所及的地域范围上, 在影响力所及的民族或人群上, 都还相当有限 。 不过, 当前, 中国除了向世界传播自己的先进文化, 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之外, 更需要把自己文化中的精髓用活:示以弱而不弱, 示以弱而存刚, 示以小以养其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