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内领而为气,意外显而为拳,一呼一吸一开一合,内外相应,合机共运,内调中和之气,外结平和之缘 。 本此中和之意,绍堂先生曰:“丢不对顶不对,不丢不顶对;沾不对开不对,若即若离对;浮不对重不对,轻灵松沉对;拙不对僵不对,圆活自然对 。 ”至中至和,中和即太极,生机在其中,活法在其中,玄妙在其中 。
??㈢中定
??身正气和心安神定,依中稳步立身谓之“中定” 。 中定为五步之宗,其表是稳步,其里是安神 。 故说中定先定心,包含了动中求静、练中有修的内功真谛 。 唯有心安神定方身得中心,步得重心,身正步稳而泰然屹立 。 这心安身定则是无私无欲之净、心地坦荡之平、浩然正气之公、清静纯真之朴共成之 。 黄帝“提挈天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一言尽矣 。
??人,五行之行,八卦之象 。 太极拳“手分八卦,脚踩五行”,就是依人这一阴阳之躯妙合天地自然之机,以八卦错综变化、五行生克平衡而圆融有极、平和阴阳,一体太极 。 “棚捋挤按采列肘靠”之八法合于八卦、八门奇变之机;“进退顾盼定”之五步合于五行、五气生克平衡之情,合应易理变化 。 正是依此“八法”、“五步 ”才构成了太极拳的“十三总势” 。 五步“进退顾盼定”密应五行“水火木金土” 。 五行“土”居中而统“水火木金”;五步“定”为中而辖“进退顾盼” 。 “三五 ”连珠一圆中 。 所以,“中土不离位,万变不离中”即是步法要则 。 前进、后退、左顾、右盼都依中定而变化,于是才保证了静中求动、动中求静、虽动犹静及其拳含功、功含拳、拳功相融的法则细施 。 而且使拳势变化都在心定步稳的基础上沉稳而轻灵、气和而畅通、运化而入微、松静而安舒、协整而自然 。 基于这中定的“衡中准”而变步“动平衡”,步虽千变万化而绝无失中、失重、失足、失机之弊,也不致散气、失意、惊心、乱神之咎 。 中定主宰五步,五步又在验证中定 。
??圆活在手,轻灵在脚 。 步随身变,身随步移 。 中定为五步灵活之本,五步为三节神妙之根 。 依中定而活步,再灵活也稳定 。 妙化一身,步是根本 。 故有“拳打三分,步打七分”之谚 。 诸如此类诀语着实不少,比如:“手比药箭身比弓,消息全在后腿蹬”,“打手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等等,既说明步的重要,又说明“ 手足之情” 。 三节协整,手足相应,手助步稳,步帮手巧 。 这“情同手足”本是自然 。 但是,“顾手不顾足,打拳不说步”却是普遍存在的流弊 。 李瑞东老先师的《初练所忌》会给人以全面的启导,现录于下:“夫初练者,受教之始,宜端正趋向,以立根基 。 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专、眼不顾手、手不顾足,此谓之‘盲练 ’ 。 尤忌身形不活、手足不随即用拙力 。 盖用拙力者,乃欲显真力也 。 殊不知力与气连而气与身通,岂有身形不活、手足不随、处处尚夺力而能显力者乎?此谓之痴练 。 如欲避免上述之病,练时唯平心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肩,柔随之活其身,徐行之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气催力 。 力顺遂而气自流通,气流通而力自沉重 。 由是本所学之拳术时时演练,切勿间断,务求纯熟 。 熟则眼到、手到、足到,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 ”步之不稳,步之不随,步之不活,一切都是枉然 。
??中定统五步,平中准 。 内养精气神,外圆身手步,内外归一 。 静定安详,无极之态,无法之形,但寓存着动静全息,隐藏了万法之机,却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一动即法”的万妙出处 。 故绍堂先生曰:“静定乾坤大,展动万法生 。 ”静定藏妙而未显,中统五步成奇变,这就奠定了“八卦奇门任我移”的奇变之基 。 正如绍堂先生所云:“一身辗转不离中,周身无处不太极 。 太极围绕中定运,万法皆由中定生 。 ”
推荐阅读
- 历史地理知识|枣庄在哪里,枣庄市是哪一年建市的
- 下转,后转 太极阴阳的两个运用 太极拳的真意到底在哪里
- 老子三宝与太极拳修炼之杂谈 杨澄甫传杨氏太极拳老谱-太极阴阳颠倒解
- 太极的掤劲 把太极拳练到最高境界的秘诀-虚静空灵
- 白鹤亮翅实战用法 太极拳的参考文献
- 太极拳胸腰折叠的五大规律 太极拳练习的第一步-筑基调息
- 太极拳中的“阴阳颠倒颠” 练太极拳如何出功夫
- 劲的传导和转换 让您身强体壮的奥秘—太极微旋生精法
- 初学太极拳入门之鉴-朱天才 练一辈子太极拳就是松一辈子
- 太极拳的灵魂 论太极拳炼气养气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