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炼的中、松、圆、空 太极拳之伤病论( 三 )


??2、尾闾中正 。 敛臀圆裆,尾闾前卷,尾闾自成下插之状 。 “尾闾插”与“顶头悬”上下呼应,确保一身重心垂中而无偏,进而确立尾闾之中正 。 身之转变、步之转换,定向转规,全赖尾闾活转,恰似一船之舵 。 顶头悬、尾闾插,意贯上下,腰脊松开、节节虚对,是为中正又一机要 。 针对尾闾,绍堂先生曰:“定如插地三尺,动如播地三寸,”拳经也曰:“尾闾擦地走,中定不离土 。 ”五行土居中,身在天地间,便得中正位,“尾闾中正任周旋”矣 。
??3、腰为主宰 。 腰脊为一身梁柱,其间为督脉所贯而总督手、足三阳经 。 而且腰藏命门,内连两肾而通气海,外接脊髓而上络脑 。 不仅为撑身之梁柱、动转之总枢,而且尤关一身之康泰、四肢之灵健 。 命门,腰之心乃生我之地、亡我之户 。 “腰为主宰”,绝妙结论 。 故《太极十三势歌》叮嘱曰:“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轻松气腾然 。 ”拔背以虚怀,松腰以舒腹 。 如此,方腰活脊正,周身自有主宰 。 从而统领一身、上下相随、左右相系,轻摇以松肩,干动而枝摇,胯漆足肩肘手随身活转,一体如轮、圆转如意、变换适中、浑然一体,处处自然 。
??中正,乃天心、地心、腰心上下一贯,为天地人三才归一之意,由是占定天地运变之机 。 把握以上“三心”,稳操腰顶尾“三要”,久而久之,一身中正全尽自然 。 腰顶尾为人身三盘,所以拳经曰:“上盘神不领,一身不轻灵;中盘没有腰,攻守不得要;下盘无身投,进退掰蒜走;三盘成一体,龙虎象自全 。 ”其实,中正的要中之要,唯神意常存而得中正核心,全体有主、兵将成阵 。 虎步龙行,灵变自然 。
??㈡中和
??中者恒静,无规律可言 。 所以心归中而安,身归中而正,气归中而和,故曰“至中至和” 。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阴阳二气和于中曰“冲 ”,“冲气”即中和之气,或曰“中气” 。 阴阳二气归中而亲合圆融即为“和” 。 这阴阳中和即为太极 。 阴阳平衡而合和,在天则风调雨顺,在地则物阜年丰,在人则心泰体康,在人间则顺达祥和 。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 就是这阴阳中和的太极运化才构成了天地自然的总规律和化生万物的总生机 。 这无限风光、万千气象都是太极的自然妙生,又是人和万物赖以生存的必须条件、客观自然 。 伟大的祖先创造了古老文明 。 这太极哲理是宇宙自然、天地万物的运化大理 。 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永恒地调控着天地自然、
太极拳修炼的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的中和之理 。 它以拳之虚实、开合、曲伸、刚柔、快慢、起落、奇正的七星变化,功于阴阳、神气、形神、气血、脏腑、呼吸、性命的合和,圆融有极合太极 。 而且是层层合和、归拢向上、直至“金字塔”尖,练命归性 。 即所谓“合太极归无极” 。 太极拳借势用意,以意领气,合和二气,运成气机,是为生机,又为身机之本 。 故说“气壮身壮,气绝身亡” 。 气为生命之本,和气是内功太极拳的根本特征,所以才有太极“重内不重外”之说,以说明内功是主,外拳是次,本末相依 。 作为命功内含的太极拳是理法必须的载体 。 唯借势而运气,借气以生机,借机以达理,明理即是功,以凝练真气,强固命本 。 人体之气要由“天玄”、“地化”之气来做补充、以混“人元”之气 。 气的代谢主要由呼吸来完成,并由丹田来调控 。 而丹田乃“天玄”自然之气、“地化”水谷之气和人元之气的聚汇之区,是生命根源和太极原动之枢,又是凝练生命真源之炉 。 所以行拳做势是以丹田鼓荡来调控呼吸,并以逆腹式呼吸(胎息)来调控动静开合、虚实柔刚、吞吐张弛等 。 一吸一蓄一屈一静,乃一气混元,隐寓万法而不露;一呼一发一伸一动,乃阴阳即判,显法垂象而不藏 。 一柔一刚一阴阳,一吸一呼一太极 。 调气者调息也 。 呼与吸之间之停曰“息” 。 也即太极象之弦,乃呼与吸的转换之机、中和之媒,包含了呼吸的全息 。 气弱则息短,息短则气促,平和呼吸则困难 。 气满则息长,息之越长则呼吸越和 。 呼吸细匀深长,深吸深呼,气贴脊背,吸气入骨,气则静和,相机越灵 。 如此意领气行,势机和于气机,气势同步,行云流水,舒展自然,倍享和和美美妙韵,功尽涵养真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