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烽火台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二 )


墩之周围有平整的圆形台阶三级 , 各平台宽约3米 , 级差约2.5米 , 一级平台周长约160米 , 二级平台周长约193米 , 三级平台周长约333米 。 高岭子烽燧是县境内现存最壮观的一座 , 今烽燧南部原貌犹存 , 北部因年久而成陡坡 。 现为县级文物保护遗址 。 烟洞沟烽燧位于忠和镇丰登村(又名烟洞沟)东北的高山上 , 东南距牟家沟1.5公里 , 西距丰登村200米 , 北距236站150米 , 为明代所建 。 此墩东与野马沟、东南与赵楼沟、西南与大墩沟三烽燧相接 。 现为县级文物保护遗址 。
烟洞沟烽燧建在高山之上 , 近处有两级平台 。 第一级平台周长200米 , 宽3米 , 与第二级平台差5米 , 第一级平台盘旋而上为第二级平台 。 此台周长130米 , 南面较宽 , 面积约70平方米 , 可能是昔日戍卒的住宅 。 烽燧由黄土夯筑而成 , 呈覆斗形 , 高10米 , 顶部3米见方 , 底部约为10米见方 , 夯层厚约0.15米 。
三、烽火台的历史作用
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 , 它通常是与长城并存 , 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 但也有独立存在发挥预警防御作用的 , 比如新疆境内的烽火台 。 烽火台作用:最重要的是传递军情 , 它需要与敌台、墙台等长城建筑密切配合 。 敌台可充作传递烽火信息的墩台 , 没有敌台也没有适于点烽的墙台的地方 , 按传烽路线必须建有烽火台 。
【烽火台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烽火台在古代有什么作用】蓟镇总兵戚继光在《练兵纪实》中讲:“自古守边不过远斥堠谨烽火 。 蓟镇以险可恃 , 烽火不修久矣 。 缘军马战守应援素未练习分派 , 故视烽火为无用 。 今该议拟呈会督抚参酌裁订:凡无空心台之处 , 即以原墩充之 , 有空心台所相近百步之内者 , 俱以空心台充墩 。 大约相去一、二里 , 梆鼓相闻为一墩.”戚继光还制定了传烽之法 , 编成通俗顺口的《传烽歌》让守台官兵背诵熟记 。
经过严格训练 , 负责传烽的守军能以烽火准确传递军情 , 而且迅速 , 一般三个时辰就可传遍整个蓟镇防线 。 烽火台是白天点狼粪 , 晚上然柴草 , 白天烧狼粪用烟比较明显 晚上烧柴草靠火光报警 。 烽火台在古代具有极大的军事和政治作用 , 为古代戍守边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 为中原的稳定统一发展奠定了基础 , 它与长城相守相伴 , 共同肩负着保家卫国的历史重责 。 烽燧是串在长城上向一颗颗明珠 , 它的意义宛如奥运的圣火传递一样 , 传递信息 。
试想在当年发现敌情第一墩燃起烟火 , 第二墩 , 第三墩 , 就这样传递到兰州再传到长安是多么的壮观 。 在古代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又是多么的先进河智慧 。 “朔方烽火照甘泉 , 长安飞将出祁连” , 站在古老的烽火台上 , 望着黄河古道 , 想像着古代戍边将士保卫国家的情形 , 不由得感叹历史的变迁和沧桑 。 但愿先祖留下的烽火台能够长留天地间 , 与古老的黄河一起守护着这片热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