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基本步法转换原理 再述逆腹式呼吸法( 三 )


身体上的这个技巧 , 对明理的老师而言 , 一般在教学时都会根据桩功的方法让学员体会 。 绝大多数学员在体会时 , 是在寻找运动方法的对错 , 而不是体会身体结构的变化关系 。 听我讲之后 , 有的学员会埋怨老师不把道理讲情楚 。 根据我的太极拳学、练、研、传过程判断;不明理 , 责任不在老师 。 是自己身体基础达不到太极拳的要求 , 而急于求成 , 导致身体固定不住协调运转规律 。 即使是老师把运动原理讲的特别透彻 , 身体上也是无法掌握到这个层次的 。
【陈氏太极基本步法转换原理 再述逆腹式呼吸法】 我以师父拳谱中的基本步法为例 , 讲步法转换体会;从陈氏太极拳外形看 , 大多是以三七步为主 。 三七步在有些拳种中叫做“牮桩步” , “牮”字典上解释为;房屋倾斜 , 用长木头支起弄正 。 我们练太极拳要想立身中正 , 只有这种步法是最合理的 。 可以说步法转换的好与不好 , 决定了太极拳的功夫境界 。 而步法转换的对错 , 完全在于膝关节的运转 , 它决定身体的承重能力 , 如果保护的不好 , 就会一事无成 。
当太极拳练到“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层次 , 你就能体会到太极拳运动如同桩功的境界 。 身体上骨肉运动是被动的 , 身体的协调运动完全是被气息的收方所牵引 , 身体只有练到此时 , “松”才到了一个层次 。 膝关节的运转 , 只是身体之中九转中的一转 , 但是这一转可以决定你练太极拳最终的境界 。 怎样练习才能成功呢?我在以前的体会中写的很清楚 。 细节是这样的 , 首先一定要按照拳谱的姿势 , 摆正自己的拳架 , 调整好三七步 , 拳架姿势不要过低 , 身体有下蹲意识就可以拉 , 是意识和气息有下沉之意 , 而后全身不要动 , 上身保持中正 , 头上顶 , 全脚掌着地 , 在身体松静中体会静如山岳的境界 。
膝关节怎样的运转是关键的问题 , 如果都会练就不能出现“操、拳”之争了 。 初始是用三七步分开身体重心 , 通过两腿之间的重心作用 , 使脚底与地面产生摩擦后出现拧力 , 促进踝关节转动 , 催动小腿转动 , 带动膝关节划圈运转 , 将支持身体重心的三七弓步旋转到另一侧 。 在这种运动中保持三七弓步的步形不变 , 上身不要偏 , 身体如立轴随之转动大约45° , 到位之后在反方向转动运行 。 就这样来回地转换身体重心 , 如此反复练习 , 举一反三 , 熟能生巧 。 随着功夫的增长 , 慢慢就会体会到 , 身体的重心不是指身体自重 , 而是指意识与气息下沉 , 这种劲与地面之间有一种支撑力 , 当体会到二力济压作用平衡时 , 膝关节出现揉搓的自转现象 , 身体之中的每个关节都跟随脚底运转而运转 , 使身体形成了螺旋旋转的整体转动功夫层次 。
膝关节这样的缓慢转动 , 可以促使身体的各个关节运转灵活 , 防止膝关节受到意外伤害 。 在膝关节缓慢运转的同时 , 也能控制住了身体乱动的毛病 , 慢慢地就练到了太极拳协调运动的基础 。 练到此时方知 , 师承太极拳是从有形之中练出意气 , 再练到身体随意气自然运动 。 而不是从简化太极拳套路 , 练到传统太极拳套路 , 再练刀、枪、剑、棍等器械的太极拳学练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