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海涅是哪个国家的人,海涅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二 )


从1824年到1828年间 , 海涅游历了祖国的许多地方 , 并到英国、意大利等国旅行 。 由于他广泛接触社会 , 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 , 写了四部散文旅行札记 。
在第一部 《哈尔茨山游记》里 ,  海涅以幽默活泼的笔调描绘了20年代令人窒息的德国现状 , 讽刺嘲笑了封建的反动统治者、陈腐的大学、庸俗的市侩、反动的民族主义者、消极的浪漫主义者;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绘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 , 同时又以深厚的同情 , 描绘了山区矿工的劳动生活 。
在第二部《观念——勒·格朗特文集》里 , 海涅描绘了法国军队进入故乡的情景 , 刻画了拿破仑的形象 , 表现了作者对法国革命的向往和对德国封建统治的憎恶 。
在第三部《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等意大利游记里 , 描绘了意大利的风光和社会生活 , 揭露了贵族天主教的反动性 , 同时对贵族作家脱离现实的倾向进行了批判 。
在第四部《英国片段》里 , 作家描绘了富豪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尖锐对立 , 揭露了大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掠夺 。
这四部札记的主要倾向是抨击德国的封建反动统治 , 期望德国能爆发一场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 这四部旅行札记的创作表明 , 海涅在思想上已成长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 , 在艺术上 , 海涅已从青年时代对个人遭遇与感情的描写 , 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探讨 , 走向现实主义道路 。
海涅晚年思想上的矛盾与怀疑突出的表现在他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与理解上 , 他思想上的矛盾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 正如列宁在纪念赫尔岑时所说 , “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革命性已在消亡 , 而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尚未成熟这样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的产物和反映” 。 同时 , 也反映了海涅本身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 。 1856年2月27日 , 海涅逝世 。
编辑本段
文学生涯

海涅出身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里 。 父亲萨姆荪·海涅经营呢绒生意失败 , 家道中落;母亲贝蒂·海涅是一位医生的女儿 , 生性贤淑 , 富有教养 , 喜好文艺 。 在她的影响下 , 诗人早早地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 , 十五岁还在念中学时就写了第一首诗 , 可是他却不得不遵从父命走上经商的道路 , 十八岁时去法兰克福的一家银行当见习生 , 第二年又转到他叔父所罗门·海涅在汉堡开的银行里继续实习 。 在富有的叔父家中 , 海涅不仅尝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屈辱府邸》一诗便反映他当时的经历) , 更饱受恋爱和失恋的痛苦折磨 , 因为他竟不顾门第悬殊 , 痴心地爱上了堂妹阿玛莉——一位他在诗里形容的“笑脸迎人 , 胸存诡诈”的娇小姐 。
一八一九年秋 , 因为前一年在叔父资助下兴办的哈利·海涅纺织品公司经营失败 , 同时在杜塞尔多夫做生意的父亲也破了产 。 年轻的海涅完全失去了经商的兴趣和勇气 , 遂接受叔父的建议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 , 准备将来做一名律师 , 然而从小爱好文艺的他无心研究法学 , 却常去听奥古斯特·威廉·施勒格尔的文学课 。
施勒格尔是德国浪漫派的杰出理论家、语言学家和莎士比亚翻译家 , 海涅视他为自己“伟大的导师” , 早期的文学创作受到了他的鼓励和指导 。 除此而外 , 从浪漫派诗人阿尔尼姆和勃伦塔诺整理出版的德国民歌集《男童的奇异号角》中 , 从乌兰特和威廉·米勒等浪漫派诗人的作品中 , 年轻的诗人获得了不少启迪 , 汲取了很多营养;他崇拜歌德 , 并遵照“导师”施勒格尔的建议老老实实地读了歌德的作品;他把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引为知己 , 不只把拜伦的诗歌翻译成德文 , 还模仿拜伦的衣着风度 , 在创作上接受拜伦的影响 , 以致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度被称做“德国的拜伦” 。 这就难怪海涅的早期诗歌创作显示出不少浪漫派的特征 , 如常常描写梦境 , 喜欢以民间传说为题材 , 格调大多接近民歌等等 。 不过也仅此而已 , 因为他本身并不属于这个当时在德国已经逐渐过时的文学流派 。 后来 , 一八四六年 , 在为长诗《阿塔·特罗尔――一个仲夏夜的梦》所做的序里 , 海涅总结自己与浪漫派的关系道:“……我曾在浪漫派之中度过我的最愉快的青年时代 , 最后却把我的老师痛击了一顿……”因为他在一八三三年写成的《论浪漫派》中 , 已对这个包括自己“导师”施勒格尔在内的派别做了严厉的批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