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重复与放松-傅浩 太极拳与书法艺术( 三 )



三、很吃功夫太极拳和书法艺术都是我国高层次的文化遗产 , 易学而难精则是它们的共性 。 如果按照一般要求 , 几个月就能学练一趟拳 , 或者学几个月书法 , 就能拿毛笔来写字 。 但是要达到入门的程度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要练到上乘境界 , 不是什么人都能达到的 。

先辈们为我们指明了学练太极拳的正确途径 , 归纳以下三点:
一是太极拳是哲理深 , 要求严的一门学问 , 聪明人功夫不到 , 也接受不了的 。
二是学太极拳必须有名师教导 , 不然是摸不清门路的 。
三是太极拳非常吃功夫 , 要靠恒心 , 多练 , 要循序渐进 , 还要靠多思、多悟、多体会 , 下苦功夫才能有成就 。
以上三点 , 互为条件 , 缺一不可 。 但是 , 有这样一些人 , 没经正式老师 , 练不几天 , 自己还没找到拳味 , 就在社会上教拳 。 这样的拳师 , 经内行一看 , 便知道他还没有入门 。

姚继祖老师说:“传统套路严格 , 现在社会上许多人 , 比划两下架子 , 就说会太极拳了 , 那是不行的 。 ”还有这样一种人 , 接触老师时间很短 , 自己电没练多长时间拳 , 自称“登堂入室” , 岂非自欺欺人 。

另外 , 有的年轻人 , 在一定比赛场合 , 拿到过奖牌 , 是不是就成了太极高手呢?我看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 例如:过去某省有一名运动员 , 年未满二十岁 , 就在全国大赛中开始夺冠 , 十年左右曾取得全国和国际太极拳赛金牌一、二十枚 。 后来在转业时 , 经过一位太极拳界前辈一看 , 就为其指出好多不足之处 。 这说明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大赛的金牌与上乘功夫 , 是不能划等号的 。
学习书法 , 初学时不外临摹 , 临书得其笔意 , 摹书得其间架 。 临摹的意义 , 是从碑贴吸取前人的经验 。 学习用笔的方法 , 结构的规律 , 打好书法的基础 , 提高书写技能 , 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 这是学习书法的正确途径 。

但由于书学之山、顶峰难攀 , 千百年来 , 无数书家穷尽毕生精力 , 能尽其玄妙者寥若晨星 。 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书圣 , 因其天资聪慧 , 早年即有家教 , 又有名师 , 加上勤苦用功 , 终于大成 。 仅从其刻苦学习一例说明:关于用笔 , 古有“永字八法”之说 , 有传永字八法是王羲之所创 。 他曾攻书“永”字十五年 , 用功之深 , 可见一斑 。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谓未及 , 中则过之 , 后及通会 , 通会之际 , 人书俱老 。 ”是讲人们学书法 , 开始没有达到平正 , 经过长期练习之后 , 用笔超过了平正 , 而后才将平正与险绝融会贯通 , 久而久之 , 穷尽字体形态变化于笔端 , 融合作者的情性于纸上 , 即是到了能够融会贯通的境界之时 , 书法达到老成境地 , 此时人也到了老年了 。 说明书法达到老成的境地 , 已耗尽了毕生之精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