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重复与放松-傅浩 太极拳与书法艺术( 二 )



二、皆繁而严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内家拳 , 乃柔中寓刚、棉里裹铁之术 , 在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都含有相当哲理 , 外形和内在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

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中 , 较为全面地提出:虚领顶劲、松腰、气沉丹田、立身中正 , 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等项 , 是讲练拳时要头容正直神贯于顶 , 方能精神提起;立身中正、气沉丹田、松腰 , 是说腰为一身之主宰 , 能松腰 , 两足有力 , 下盘稳固 , 转动灵活;胸微内含利于气沉丹田 , 拔背使气贴于背 , 利于力由脊发;沉肩坠肘是松肘坠肩、气集丹田 , 全身得力 。

这些外形上的要求 , 还要时刻注意“外三合”即肩与胯合 , 肘与膝合及手与足合 。

“十要”中的内在要求:要分虚实、用意不用力 , 上下相随 , 内外相合 , 相连不断 , 动中求静 。 分虚实是阴阳变化之理 , 虚实能分 , 全身运转轻灵;用意不用力是不使用分毫之拙劲 , 方能轻灵变化;上下相随者 , 是周身完整一气 , 一动无有不动 , 动作中腰动、手动、足动、眼神亦同时开或合;相连不断是讲练拳时用意不用力 , 自始至终 , 绵绵不断 , 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动中求静 , 即以静御动 , 虽动犹静也 。 这些内在要求已含有意与气合 , 气与力合的“内三合”的基本要领在其中也 。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 , 变化很多 , 同太极拳一样 , 涵有深邃的理论、渊博的文化知识、严格的规范动作 。

书法艺术主要讲究笔法 。 笔法是指书法的点画和用笔的方法 。 笔法具体讲是书者在掌握了一定的用笔技巧以后 , 用各种书体即真、草、隶、篆诸体学习和创作中的笔法 。 在笔法中用笔主要有方、圆之别:有楞角者为“方笔” , 无楞角者为“圆笔” 。

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讲:“方圆者 , 真草之体用 , 真贵方 , 草贵圆 , 方者参之以圆 , 圆者参之以方 , 斯为妙矣 。 ”用笔还讲究涩笔 , 即笔与纸磨擦有声 , 要笔笔送到尽处 。 如同太极拳之前式之末(做到位)为后式之始 , 是讲用笔或出拳均要恰到好处 。

笔法离不开“身法” , 古人主张书法全身力到 , 即力送笔端 。 程瑶田说:“书成于笔、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 。 ……皆运于右体也 , 而右体则运于左体;下体者 , 两足也 , 两足着地 , 拇踵下勾 , 如屐之有齿以刻于地者 。 ”

晋王羲之说:“点、画、波、撇、屈曲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 ”书法艺术所说的“力”与太极拳的“力”是一个意思 , 这个力决不是大力士或粗壮工的拙劲;而是久久练出的内劲 , 即意之所至 , 气即至焉 , 力由意生 , 意到力至 , 恰到好处 。

书法艺术与太极拳共同之处 , 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要求 , 不仅内容丰富 , 而且要求高、规范严 , 功夫深浅皆表现在艺术水平上 , 不管是拳架或交手 , 还是书法作品 , 行家一眼 , 便知高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