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练功与中老年不同? 静功修炼如何止念

按:许多人练功都会杂念萦绕 , 难以入静 , 因此特将田诚阳道长的《静功如何止念》转载来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初做静功 , 杂念纷扰 , 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 , 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 因为心中有念 , 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工科惯性 。 以至于有人错误地认为 , 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能达到 。 其实平时不觉得心中有念 , 及至做功之时始觉念头搅扰 , 这已经是心中初步进入静态的一种标志 , 因为惟其心中有静 , 才能体会至念头之动 。 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 , 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入静状态?根据笔者的经验 , 这里讲述几种道家修炼所用的方法:
1、有念即止
静坐之中 , 始终保持警惕 , 如有杂念生出 , 随即除去 , 这样即使前念消除 , 后念不生 , 当下无念 , 即是清静 。 或者有的念头 , 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 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 , 那么可以先考虑一下 , 有了结果马上停止 。 这样心中不抱负担 , 停上之后一般不会再来 。 倘若还有其它事情需要考虑 , 仍用这个办法解决之 。 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题 , 就先放下再说 , 不必苦思冥想 , 耽误做功 。 这样逐渐减少 , 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 。 老子《道德经》日:“损之又损 , 直至于无为 。 ”损者减少之意 , 无念即无为境界 。
这种做法的好处 , 比较便于掌握 。 但是就怕杂念太多 , 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 , 此起彼伏 , 按下葫芦又起瓢 , 弄的不可招架 , 一加急躁 , 杂念更多 。 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 , 但在一般人可以试行 , 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
【青少年练功与中老年不同? 静功修炼如何止念】2、收回忘掉
这种方法 , 属于心法 , 需要有点悟性才能做到 。 静坐之时如有杂念 , 即用微意收归身内 , 然后忘掉 , 一忘而杂念自无 , 可以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炉 , 熔化一切物我念想 , 所有杂念如似雪花片片 , 入炉即为消熔 。 这样杂念生出 , 即收归身内 , “忘”了之后 , 化为乌有 。 遂生遂收 , 遂收遂忘 。 渐渐导心入静 , 自臻清静无为之妙境 。 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 , 这个“忘”字需要“悟”(领会)了才能做到 。 所谓“忘” , 非是一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 , 乃是对于自我心性层次的一种调节 , 即由杂念丛生的心境 , 移入一念不存的静地 。 马丹阳祖师曾言:“心者 , 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 。 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 , 而无邪心也 。 故俗人无清静之心 , 道人无尘垢之心 , 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 。 ”此中“无心”“忘”

这种方法 , 是一种易简法门 , 即不加任何意念 , 自卫然入静 。 假若浮游乱想 , 萦绕心怀虽然杂念不重 , 但是暗里许多 , 一时分辩不清 , 如同乱丝无头 , 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 , 用“收回忘掉”法难以控制 。 这时就不用管他 , 只须自己静坐不动 , 顺其自然 , 听其自生自灭 。 只要自心将其置之不理 , 这些杂念也就成为“假想” , 因为念自心生 , 心中静坐不理 , 杂念失去市场 , 也就无奈我何 , 只有仍归自心 , 化为静念 。 在做功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 , 任他杂念自动起伏 , 经过一段时间的 “假想”之后 , 杂念自然也就平息下去 , 而自然归于静境 。 中间猛然一觉 , 心念全消 , 此时身心自静 , 舒畅难言 。 就象不听话的孩子 , 淘气玩耍 , 大人劝其回家安分 , 反而和大人较劲 , 这时索性不去管他 , 等他玩累玩乏了后 , 无处可去 , 不用劝说 , 自然乖乖地回家了 。 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 , 有一点须要注意 , 倘若恶念 , 必须马上用第一种方法除掉 , 决不姑息 , 否则其害更强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