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司南是谁发明的,中国四大发明的发明人和时间( 三 )


现在的中国人对“司南”这个东西一定不会陌生 , 它被认为是指南针的前身 ,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技成就 , 它被写进了教材里 , 广泛传播 , 或者说这个外型有点另类 , 但的确很吸引眼球的东西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科学的标志 。
然而 , 历史上存在过“司南”这样东西吗?
事实上
, 我们在电视、图片里看到的“司南” , 只是现代人制造的模型 , 从来没有发现古代司南的实物 , 也没有绘画和雕刻证明存在过这样东西 。
是王振铎先生在四十年代末 , 制造了司南模型 , 这个“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 。 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外盘面分层次铸有10天干 , 十二地支、四卦 , 标示二十四个方位 。 勺头为N , 勺尾为S , 静止时 , 因地磁作用 , 勺尾指向南方 。
我们知道 , 中国最早提到“司南”的是《韩非子》(或者是《鬼谷子》 , 因该书年代不确定) , 但这个“司南”并不是“四大发明”里的指南针的前身 , 而是说指南车 , 相传这是黄帝发明的一种指示方向的车 , 但它的工作原理不是地球磁场 , 而是机械齿轮 , 它使得指南车无论如何移动 , 车上小人的手总是指向南方 。 指南车 , 因为是黄帝发明的 , 所以带有浓重的政治意味 , 它在长时间里一直作为皇帝出行时的仪仗 , 现代汉语中的“指南” , 也是从这里来的 。
直到宋代之前的古文献里的“司南”、“指南”都是指机械装置“指南车” 。
东汉时的王充在《论衡?是应》中说:“司南之杓 , 投之于地 , 其柢指南” , 大意是“把司南放在地上 , 上面的勺子头就指向南方” 。 王充的记录充分说明 , 至少在东汉时就已经出现司南 。 更早记录司南的是战国未期的韩非子 , 他说:“以前的君王们设立司南以便确定早晚” 。 因为韩非子只提到司南这一名称 , 我们无法确定它是否是用磁石做的 。 传说黄帝发明了指南车 , 据后人研究 , 指南车虽有司南的作用 , 但原理不是磁石 , 而是通过一种简单机械传动过程使车上的木人始终指向最初设定的南方 。 至少东汉时发明的司南 , 随着使用的普遍 , 人们对司南工作原理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入 , 可能发现了司南批示方向的本质是磁石 , 甚至磁性 , 而不是形状 , 从而开始了对司南的简化创新 。 到北宋时的沈括在《梦溪笔谈》出现指南针的记载 , 其中介绍各种形式的指南针 , 有放在指甲上的 , 有放在碗沿上的 , 有用头发或细线悬挂的 , 有插在木块中漂浮在水面上的 , 还介绍说当时已经出现专门制作指南针的行业 。
司南是谁发明的? 是谁发明的不可考 , 战国时期就有了 。
据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成书的《管子》和《吕氏春秋》记载 , 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 , 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慈石 。 司南的磁性指南特性是我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书中和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写的《论衡》书中“司南之杓 , 投之于地 , 其柢指南”的记载 , 考证并复原勺形的指南器具[1] 。 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 , 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 , 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 。 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 , 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 , 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 , 这就是传统上认为的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仪器 , 叫做司南 。 其中 , “司”就是“指”的意思 。
谁是司南的发明者??? 司南
司南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 , 还不是指南针 。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 , 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 , 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磁石 。 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 , 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 , 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 。 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 , 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 , 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 , 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 叫做司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