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战国策是谁写的,勉学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战国策》到底是谁写的? 战国策的作者是刘向 。
刘向, 字子政, 原名更生, 世称刘中垒, 世居长安, 籍贯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 。 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 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 。 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 刘歆之父 。
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叙事简约, 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
刘向是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 汉宣帝时, 为谏大夫 。 汉元帝时, 任宗正 。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 旋得释 。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 免为庶人 。
汉成帝即位后, 得进用, 任光禄大夫, 改名为“向”, 官至中垒校尉 。 曾奉命领校秘书, 所撰《别录》, 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 。 三篇, 大多亡佚 。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 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 。 《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 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
扩展资料: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
全书按东国依次分国编写, 分为12策, 33卷, 共497篇 。 所记载的历史, 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 。 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约12万字 。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 。
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 合纵连横, 战争绵延 。 政权更迭, 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 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该书文辞优美, 语言生动, 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 。
描写人物绘声绘色, 常用寓言阐述道理, 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 这部书有文辞之胜, 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参考资料来源:

战国策, 是谁写的? 作者并非一人, 成书并非一时, 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 宋时已有缺失, 由曾巩作了订补 。 有东汉高诱注, 今残缺 。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 作新注 。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 作者不明, 非一时一人之作 。 其中所包含的资料, 主要出于战国时代, 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 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 原来的书名不确定, 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 定名为《战国策》 。 总共三十三篇, 按国别记述, 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 下迄秦统一 。 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 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 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 但是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 。 有许多记载, 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 。 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 写唐雎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 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 这一类内容, 与其说是历史, 还不如说是故事 。
《战国策》的思想观念, 就其主流来说, 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 刘向序说:“战国之时, 君德浅薄, 为之谋策者, 不得不因势而为资, 据时而为画 。 故其谋扶急持倾, 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 兵革救急之势也 。 ”战国时代, 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 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 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 。 国与国之间, 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 以智谋相夺 。 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 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 朝秦暮楚, 毫不为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