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对年龄的特定称谓】
文章插图
0-1岁:赤子、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
赤子——刚生的婴儿 。 襁褓——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 。
2-3岁:孩提 指初知发笑的幼儿 ,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
3-8岁:垂髫(tiáo) 髫 , 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 , 垂髫总发 。 ” 女孩7岁、男孩8岁:始龀(chèn)《说文》:“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龀”指孩子乳牙脱落 , 长出恒牙 。 根据生理状况 , 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 , 由此称 。 “始龀”也是童年的代称 。 另:女孩7岁又称髫年 。 男孩8岁又称龆年 。
8-14岁:总角 总 , 聚束;角 , 小髻 , 意为收发结之 。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 , 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 , 形如两个羊角 , 故称“总角” 。 也用“总角”代指人的童年阶段 。
10岁以下:黄口 黄口 , 本意是雏鸟的嘴 。
10岁:幼学、外傅之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
女孩13岁:豆蔻 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 , 豆蔻梢头二月初 。 ”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 比喻13岁的少女 。 男子13岁:舞勺 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
女子15岁:及笄(jī)《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笄 , 本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就把头发盘起来 , 并用簪子绾住 , 表示已经成年 。
男子15岁:束发 , 男子到了十五岁 , 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 , 扎成一束 。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 , 学大艺焉 , 履大节焉 。 ”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
男子15-20岁:舞象 舞象 , 原本是古武舞名 , 又是成童的代名词 。 《礼记·内则》:“成童 , 舞象 , 学射御 。 ”
女子16岁:二八、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 , 谓十六岁 。 晋人孙绰《碧玉歌》:“碧玉破瓜时 , 郎为情颠倒……”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 破瓜并非女子破身的意思 , 仍如上面所说的 , 将瓜字破为二字 。
男子20岁:加冠、弱冠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 , 表示已成年 , 但体犹未壮 , 故又称“弱冠” 。 过去男女成年又称“结发”——扎结头发 。 男20岁束发而冠 , 女子15岁束发而笄 , 表示成年 。
30岁:而立、始室、克壮 而立——源自孔子言论(前文) , 立 , “立身、立志”的意思 。 始室——出自《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 , 始理男事 。 ” 克壮——正当壮年 。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 , 时放克壮 。 ”
40岁:不惑 源自孔子言论 , 不惑 , “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
50岁:艾、知天命(知命)、半百 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 ” 知天命——源自孔子言论 。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 是说五十岁之后 , 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 , 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 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 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
60岁:耳顺、花甲之年、耆(qí)耳顺——源出孔子言论; 花甲——我国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 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 , 六十年周而复始 。 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 , 也称“花甲” 。
推荐阅读
- 母婴知识|宝宝肚子疼是怎么回事,2岁的宝宝老爱说肚子痛
- 诗佛是谁的称号
- 母婴知识|宝宝偶尔咳嗽几声是怎么回事,宝宝咳嗽成肺炎的前兆
- 母婴知识|不用牛奶的蛋糕怎么做,不含牛奶和鸡蛋的蛋糕
- 诗仙是谁的称号
- 诗圣是谁的称号
- 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
- 你是我最深的疼惜,你是我最想陪伴的人
- 冬季汤食养生:滋补一个冬天的温暖靓汤
- 冬季养生保健方法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