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白釉瓷器(图2)
白釉瓷器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一种 , 以含铁量低的瓷坯 , 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由于制瓷业的巨大发展 , 制瓷工艺技术大大进步 , 胎、釉的选择及配方均有改进;更重要的是 ,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 , 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 其审美“尚白”便成为此时强大的时尚 , 反映在瓷器生产上 , 便是时代需要白瓷 。 大约在北朝晚期 , 在我国北方出现了白釉瓷器 。 据考古资料表明 , 北朝白瓷有确切纪年的只有河南安阳洪河屯村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的一批白瓷 , 这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白瓷 。 由于刚刚脱离青瓷体系 , 此时的白瓷胎呈浅黄褐色 , 釉呈乳白色泛青黄色 , 积釉处为湖青色 , 釉层薄而滋润 。 这是早期白釉瓷的特征 , 釉中铁的含量很少 , 但还有一定含量 , 故而釉色白中泛黄泛青 。
在经历了北朝晚期初创、隋代的发展以后 , 白釉瓷器在唐代已经十分成熟 , 形成了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烧制中心 , 是唐代“南青北白”制瓷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 白瓷的成熟 , 不仅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瓷器品种 , 是陶瓷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 , 更为元、明、清时期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各色瓷器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宋代白瓷的烧制以定窑为代表 。 宋代定窑白瓷烧制采用当地富含氧化铝的瓷土做胎料 , 经过细致的加工和良好的筛选 , 制成的器物胎体轻薄 , 胎质洁白坚硬 。 景德镇窑在前代青瓷和白瓷的生产基础之上 , 糅合南方越窑青瓷的釉色风格、北方定窑的造型和装饰创烧出了青白瓷 , 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 , 青中有白或白中泛青 , 少数釉色受地下潮湿环境的影响偏糙米黄色 , 开细纹片 。 历代对青白瓷都有很高的评价 , 从出土的宋代青白瓷看 , 其采撷金银器秀美活泼的造型特点 , 胎质洁白细腻 , 釉色洁净高雅、晶莹明澈 , 确有玉的质感 。 青白瓷从北宋初期开始烧制 , 在经历釉层由薄至厚、装饰从无纹到刻花浮雕盛行的过程中 , 形成了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中心的青白瓷窑系 。
元代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又创烧出卵白釉这一新的白釉品种 , 它与同时期的青花一样 , 是元代瓷器最高水平的标志 。 元代卵白釉瓷的瓷胎采用高岭土加瓷土的二元配方法 , 增加胎土中氧化铝的含量 , 既提高烧成温度 , 又使得大件瓷器在高温中不变形 , 保证了质量 。 由于釉的粘度提高 , 不易流淌 , 釉质紧密 , 烧成后釉面失透 , 光泽柔和 。 早期器物颜色微闪青;晚期随着釉中含铁量的减少 , 色泽趋于纯正 。
明清以后随着景德镇瓷业大兴 , 历代官窑烧制的白瓷都很精美 , 各色彩瓷的逐渐增多也使得白瓷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瓷器品种而流行了 。
3.黑釉瓷器(图3)
黑釉瓷器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 , 并含有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着色氧化物的陶瓷器 , 釉面呈赤褐色、暗褐色、黑褐色或黑色 。 黑釉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 , 东汉、东晋等早期黑釉都属石灰釉 , 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 。 藏品想送拍至国内一线拍行(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等) , 可询 , 一四七 , 五五四六 , 八零八八 。 窦先生 。 就黑釉的品种而论 , 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 。 油滴、兔毫、玳瑁等 , 即属花色黑釉 。
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 , 但当时的釉色为深褐色乃至黑色 , 釉层也薄厚不均 , 常有蜡泪痕 , 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 。 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 , 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 , 色黑如漆 , 可与漆器媲美 。 受流釉影响 , 釉薄处泛黄 。
推荐阅读
- 历史地理知识|如何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吹空调感冒属于风寒还是风热
- 历史地理知识|如何判断蜜蜡真假,市场上蜜蜡全是假的
- 历史地理知识|cf如何绑定大区,道聚城cf怎么选择大区
- 历史地理知识|如何区分啤酒好坏,啤酒价格高低有好坏之分吗
- 历史地理知识|如何区分东西半球,只有度数如何判断东西半球
- 历史地理知识|晋江在哪里在哪个省份,晋江在哪里在哪个城市
- 历史地理知识|淮北在哪里属于哪个省,安徽淮北穷吗
- 历史地理知识|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哪里,《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哪个省
- 历史地理知识|福建省哪里有好玩的地方
- 历史地理知识|泰安在哪里属于哪个省,泰安到淄博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