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急性肠炎怎么办,急性肠炎肚子痛怎么办( 三 )


(1)感受时邪
夏秋之交, 暑湿蒸腾, 若调摄失宜, 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或因贪凉露宿, 寒湿入浸, 寒邪秽气, 郁遏中焦, 使脾胃受损, 升降失调, 清浊不分, 发为本病 。
(2)饮食所伤
饮食过量, 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 湿热内蕴;或误食生冷不洁之物, 损伤脾胃, 致运化失职, 水谷精华不能吸收, 反停为湿滞, 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 吐泻交作, 而发本病 。
(3)情志失调
脾气素虚, 或原有食滞, 或本有湿阻, 但未致发病, 复因情志失调, 忧郁恼怒, 精神紧张, 以致肝失疏泄, 横逆乘脾犯胃, 脾胃受制, 运化失常而成本病 。 正如《景岳全书·泄泻》篇所说:“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 必先怒时挟食, 致伤脾胃, 故但有所犯, 即随触而发, 此肝脾二脏之病也, 盖以肝木克土, 脾气受伤而然 。 ”
(4)脾胃虚弱
长期饮食失调, 或劳倦内伤, 或久病缠绵, 均可导致脾胃虚弱, 因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胃虚弱则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 以致水反成湿, 谷反为滞, 湿滞内停, 清浊不分, 混杂而不遂成本病 。

中医对急性肠炎的病机是如何认识的?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位于中焦属土脏, 喜燥恶湿, 主升清气, 脾主运化水谷, 转输津微, 胃与脾为表里关系, 主受纳水谷, 气机为降, 喜润恶燥, 二脏共为一燥一湿, 一纳一运, 共起健运受纳功能 。 夏秋之际, 暑湿交蒸, 病者又贪冷凉或误食腐蚀之物, 致脾胃受伤, 升降失司, 清浊不分, 乱于胃肠而致吐泻发为本病 。

怎样辨治肠胃湿热型急性肠炎?
证候表现:起病急骤, 恶心频发, 呕吐吞酸, 脘腹阵痛, 泻下急迫, 大便不爽, 粪色黄褐腥臭, 舌苔黄腻, 脉滑数 。
证候分析:肠胃湿热, 多见夏季, 暑热夹湿, 损伤脾胃, 内扰胃腑, 浊气上逆则恶心呕吐;肠中有热, 湿热蕴蒸胃肠, 则泻下急迫;湿阻中焦, 气机不利则腹痛阵作;苔黄腻, 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证 。
治法:清化湿热, 调理肠胃 。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金银花、荷叶、白扁豆、甘草、车前子 。
药中葛根、金银花解肌清热, 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茯苓、车前子健脾利湿;扁豆、荷叶清暑化湿;甘草甘缓和中止痛调和诸药 。
如腹痛甚者, 加白芍、木香理气缓中;呕吐剧者, 可先服玉枢丹以辟浊止呕;夹食滞者, 宜加神曲、麦芽、山楂等消食之品 。

寒湿阻滞型急性肠炎如何辨治?
证候表现:呕吐清水, 恶心, 腹泻如水, 腹痛肠鸣, 恶寒发热, 全身酸痛, 苔薄白或白腻, 脉濡 。
证候分析:夏秋之交, 贪凉露宿, 寒湿侵体, 寒邪秽气, 郁遏中焦, 脾胃乃伤, 则见呕吐、泻下清稀或清水样便;若寒湿内盛, 脾胃气机不畅, 则腹痛肠鸣, 若邪束肌表, 营卫不和, 则发热恶寒, 头痛身痛;苔白腻, 脉濡或浮, 为寒湿蕴阻之象 。
治法:祛邪化浊, 散寒除湿 。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 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清半夏、白术、陈皮、川厚朴 。
方中藿香、紫苏、川厚朴祛邪化浊, 半夏、陈皮、茯苓、大腹皮和胃降逆;白芷、紫苏辛温解表 。
加减:恶寒发热者, 可加荆芥、防风;头痛, 加羌活、独活;如有宿滞伴腹胀者, 去白术, 加炒六神曲、鸡内金消食导滞 。

食滞胃肠型急性肠炎的辨治如何?
证候表现:恶心厌食, 得食愈甚, 吐后反快, 腹痛, 泻下秽臭, 急迫不爽, 泻后痛减, 苔厚腻, 脉滑 。
证候分析:饮食不节, 尤误食腐蚀, 或贪食生冷, 暴饮暴食, 致宿食内停, 壅阻胃肠, 气机失调, 浊气上逆, 而嗳腐酸臭;宿食下注, 则泻下臭如败卵;若泻后腐蚀外出, 则腹痛减轻;舌苔厚腻, 脉滑是宿食内停之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