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周敦颐是哪个朝代的,周敦颐第28代传人( 二 )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 , 学术地位也不高 。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 , 宦业“过人” , 尤有“山林之志” , 胸怀洒脱 , 有仙风道气 。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 , 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 , 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 , 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 南宋学者 , 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 ,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 , 为他作事状 , 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 。 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 , 其名声逐渐大起 , 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 , 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 , 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 到理宗时 , 从祀孔子庙庭 , 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

周敦颐性情朴实 , 自述道:“芋蔬可卒岁 , 绢布是衣食 , 饱暖大富贵 , 康宁无价金 , 吾乐盖易足 , 廉名朝暮箴” 。 他从小信古好义 , “以名节自砥砺” 。 平生不慕钱财 , 爱谈名理 , 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 , 身安为富” 。 他虽在各地作官 , 但俸禄甚微 , 即使这样 , 来到九江时 , 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 , 曾于知南康军时 , 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 , 名为爱莲池 , 池宽十余丈 , 中间有一石台 , 台上有六角亭 , 两侧有“之”字桥 。 他盛夏常漫步池畔 , 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 , 口诵《爱莲说》 。 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

九江的烟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颐修建的 , 因为亭在湖心 , 一墩如月 , 故名“浸月亭” 。 后不断兴废 , 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境 , 改名“烟水亭” 。 清顺治十七年 , 巡道崔抡奇复修烟水亭建立五贤阁 , 奉周敦颐为五贤之一 。 九江市区现在还有濂溪路、濂溪居委会等 。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 。 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 , 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
周敦颐是把世界本原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 。
补充资料:周敦颐/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 , 可爱者甚蕃 。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 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静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 ,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莲 , 花之君子者也 。 噫!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 。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 , 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 , 可以说明事物 , 也可以论述道理 。
(2)蕃:多 。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年) , 一名潜 , 字元亮 , 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 , 著名的诗人 。 他很爱菊花 , 常在诗里写到 , 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向来称为名句 。
(4)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 , 人们很爱牡丹 。 李唐 , 指唐朝 。 唐朝的皇帝姓李 , 所以称为“李唐” 。 世人 , 社会上的一般人 。 唐人爱牡丹 , 古书里有不少记载 , 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 , 尚牡丹……每春暮 , 车马若狂……种以求利 , 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 , 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 淤泥 , 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 濯 , 洗涤 。 清涟 , 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 , 这里指清水 。 妖 , 美丽而不端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