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虫怎么养,大麦虫怎么养才不会死( 二 )


大麦虫养在什么时候挑出来 1、幼虫和成虫的饲料投放:幼虫和成虫的饲养均在统一规格的标准饲养盘中进行, 只是依饲养目的不同所用饲料配方不同 。 幼虫的饲养有留种和生产两种, 成虫的饲养只有留种繁育一种 。
生产采收用幼虫的饲料, 应在确定配方的基础上进行蒸煮, 并辅加添加剂、诱食剂, 以促进幼虫采食, 加速生长 。 留种幼虫和产卵成虫的饲料应以保证其营养富足及产卵营养需要(产卵期长、活力高)为目的 。
2、卵的收集与孵化: 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附衬一张稍薄的糙纸, 上铺0.3~0.5厘米厚饲料(或虫粪), 每盒中投放600只成虫(400雌性, 200雄性), 成虫即将卵均匀产布于产卵纸上, 每张纸上2天即可产10000~15000粒卵 。
每隔两天取出一次产卵纸, 即制作成卵卡 。 另有部分虫卵散落于饲料中, 可以忽略不计, 也可用作孵化时的覆盖物 。
将卵卡纸置于另一个标准饲养盘中, 做成孵化盘 。 先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铺设一层废旧纸张(报纸、纸巾纸、包装用纸、糙纸等), 上面覆盖0.5厘米厚麸皮, 其上放置第一张卵卡 。
在第一张卵卡上, 再覆盖0.5厘米厚麸皮, 中间加置3~4根短支撑棍, 上面放置第二张卵卡 。 如此反复, 每盘中放置4张卵卡, 共计约400000~600000粒卵 。 然后将孵化盘置于孵化箱中(孵化箱见文后附图), 1星期后取出, 送入生产车间 。
3、蛹的收集与羽化:大麦虫的羽化率一般都能达到97%以上, 只有极为少数体质很弱或受伤的老幼虫会在羽化过程中死亡, 化蛹要单独放开 。
4、饲养种群密度:大麦虫为群居性昆虫 。 若种群密度过小, 直接影响虫体活动和取食, 不能保持平均产量与总产量;密度过大则互相摩擦生热, 且自相残杀机率提高, 增加死亡率 。 所以, 幼虫的面积密度一般保持在3.5~6kg/m2之间 。
幼虫越大, 相对密度应越小一些, 室温高、湿度大时, 密度也应小一些 。 成虫面积密度一般1000~12000头/m2之间 。
扩展资料
大麦虫成虫具有生殖能力, 繁殖期雌雄虫比例为1:1 。 成虫性成熟时体色变黑, 雌性成虫体形比雄虫个体明显偏大 。 具有持续交配和产卵的习性 。 交配时 。 雄性个体爬丁雌性个体上, 产卵管和受精管伸出, 接触完成交配 。
雌虫交配2~3天后产卵, 并可多次交配产卵, 雌虫可连续产卵250~1000余粒 。 产卵期平均90~120天, 产卵高峰为羽化后10~30天 。 饲料质量对产卵量影响较大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大麦虫怎么养?吃什么东西?喝什么水?环境怎么布置? 大麦虫(Barley pest)又称超级面包虫或称超级黄粉虫, 是一种步甲科种类的幼虫 。 是由母黄粉虫与公黑麦虫杂交培养出来的一种爬行虫的幼虫, 一般在5厘米左右那些体长达7公分(是喂了激素造成的, 并且繁殖率基本为0), 本来大麦虫这个新品种存在的主要用途是用来防止黄粉虫种群的退化, 当然因为其皮薄好消化的原因也更受高端宠物的喜欢, 但这个市场的需求是不大的, 大麦虫, 黄粉虫的产卵率和个体大小都和成虫的饲料, 温度和湿度关系很大, 同样情况下产卵率和个体大小是相差不大的, 相反大麦虫的周期要长20多天, 饲料转化率也不高 大麦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 拟步甲虫科昆虫 。 幼虫长7公分, 虫体宽0.5公分, 单条虫重1.3 — 1.5克, 为黄粉虫或黑粉虫的体长、体重与体宽的3—4倍 。 大麦虫, 俗称超级面包虫, 国内刚开始试验养殖的新型饵料昆虫 。 大麦虫的幼虫含蛋白质51%, 含脂肪29%, 并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及矿物质磷、铁、钾、钠、钙等, 营养价值高于其他饵料昆虫, 养殖前景极为广阔 。 它不但可以作为高蛋白鲜活饲料, 用于饲养金龙鱼、蛙、鳖、蛇和珍稀畜禽等, 还可以当作高级菜肴供人们享用 。 大麦虫虫体大, 生长周期及速度与黄粉虫相同, 食性杂, 适应性广, 以麸皮、蔬菜、瓜果为主, 饲料来源广泛, 饲养成本低廉, 适合我国各地居民饲养, 其产量是黄粉虫的3—4倍, 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 大麦虫养殖在国际市场上起步较早, 国内养殖还未见规模养殖成功的报道 。 本示范场从2005年引进以来, 通过长时间的试验和饲养, 已经全面掌握其生态习性和生长繁殖规律, 解决诸如产房设置、饲料配方、温湿度调控、变蛹羽化等关键技术, 科学地总结出一套最佳养殖模式, 为特种水产动物和珍稀畜禽的快速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饵料保障 。 大麦虫作为高级饵料的蛋白源, 具有极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 目前, 国外大麦虫每条售价为15美分, 按每公斤700条计算, 其价格为人民币1000元;国内市场每公斤为100元, 还常出现有价无货局面, 所以具有 大麦虫 广阔的市场潜力和需求 。 大麦虫养殖技术大致与黄粉虫相同, 只是在厂房设置、饲料配方、温湿度调控和变蛹羽化等重主要环节略有不同, 养殖者一经技术培训, 就可以掌握要领, 独立操作 。 大麦虫主要的设备是网筛和饲养容具 。 网筛盒:供成虫产卵用, 又是分离虫卵、虫体及饵料的工具 。 可用木盒框装上纱网, 网孔3毫米 。 容具:有柜、箱、池、盒等 。 网箱规格大小, 依虫量多少而定, 最大为70厘米×45厘米×18厘米为宜(我们都是采用这种塑料框养殖) 。 容具内壁四周要求光滑, 避免大麦虫爬出和防止蜘蛛、壁虎、螳螂等虫危害 。 饲养大麦虫的场所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屋里, 光线不宜太强, 保持温暖, 最适宜温度是18~30℃, 相对湿度70% 。 夏季气温高时, 洒水在地上降温;冬季要保温, 以保证大麦虫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 成虫的饲养:成虫羽化后6~11天开始产卵, 会有连续长达50天的时间产卵, 直至死亡 。 先在饲养筐中底部放一个特制的筛子(筛子采用3目不锈铁丝制作, 面积与筐底相等, 主要的作用是快速分离成虫和卵块), 在筛子上洒上成虫的食物, 成虫产卵3天后, 将下面的筛子提起, 轻筛一下, 虫卵和麦麸等就全部掉下去, 筛子上面剩下的就是全是成虫, 马上将筛子连同成虫放入另外一个养殖筐中, 加入成虫的饲料继续给成虫产卵(成虫就是产卵在饲料中的), 如此周而复始;一周后孵出幼虫, 把小大麦虫倒在盛有麦麸的饲养容具中饲养 。 也可将成虫放在一张白纸上, 撒些糠麸在纸上, 任成虫产卵, 每隔二三天换纸1次, 成活率一般有90%以上 。 这种操作方法大约7-10天应给成虫换料1次, 换下的料中可能有卵料, 不要马上倒除, 集中放好, 待卵块孵化出来后采用饲料引诱的方式集中收集到另外的饲养框中饲养 。 每次取卵后要适当地给成虫添加青料和精料, 及时清理废料或蛹皮 。 饲料配方饲喂方法见后面介绍 。 成虫喜欢晚间活动, 所以晚上多喂, 青料可直接投放在饲养容具中, 让大麦虫自由采食 。 夏季气温高, 幼虫生长较快, 蜕皮多, 要多喂青料, 供给充足的水分, 可喂些菜叶、瓜果等 。 气温高时多喂, 气温低时少喂 。 幼虫初期, 精料少喂, 蜕皮时少喂或不喂, 蜕皮后随着虫体长大而增加饲喂量 。 也可把精料用水拌成小团, 切成小块放在网筛上让其自由摄食 。 一天的投铒量以晚上箱内饲料吃光为限 。 采用早、晚投足, 中午补充的办法 。 在幼虫饲养期投料要注意精、青料搭配, 前期以精料为主, 青料为辅, 后期以青料为主, 精料为辅 。 未成龄幼虫要多喂青菜, 对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有利 。 有的老龄幼虫在化蛹期以后, 食 大麦虫 欲表现较差, 可加喂鱼粉, 以促进化蛹一致 。 幼虫因生长速度不同, 出现大小不一的现象, 按大小分箱饲养, 一箱可养幼虫3000~4000只, 老龄幼虫2000~3000只 。 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密度及时分箱饲养, 降低饲养密度, 因为密度过高就会引起大麦虫的相互残杀 。 当幼虫化蛹时多投青料, 有利于化蛹及蛹后的羽化 。 每天要及时把蛹拣到另一盒里, 再撒上一层精料, 以不盖过蛹体为宜, 避免幼虫蛟伤蛹, 保持温度和气体交换 。 1.幼虫的饲料配方:麦麸35%, 中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35%, 豆饼10%, 发酵后的统糠或秸秆20%, 另外添加饲用复合维生素(金赛维)50克, 猪用预混料(百日出栏)80克, 饲用混合盐250克 。 2.成虫的配方:麦麸50%, 鱼粉4%, 中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15%, 发酵的秸秆或统糠26%, 食糖4%, 混合盐1% 。 另外添加饲用复合维生素(金赛维)50克, 猪用预混料(百日出栏)80克, 饲用混合盐250克 。 此配方适用于产卵期的成虫, 可延长成虫寿命, 提高产卵量 。 以上2种饲料配方的加工方法为:将各种成分拌匀, 由于添加了发酵秸秆是湿料, 直接拌和即可饲喂, 大麦虫很爱吃, 拌完的料要马上饲喂完;也可以添加适量的水搓成团, 压成小饼状, 晾晒后即可使用 。 有条件的养殖者, 可以用饲料颗粒机膨化成颗粒使用 。 上述饲料配方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自相残杀的情况很少发生, 生长状况良好, 目前没有发生疾病情况 。 秸秆、统糠的处理方法请看相关资料 。 以上饲料为精饲料, 饲养的大麦虫除了需要精饲料外, 还需要大量的青饲料, 瓜果皮、蔬菜叶等, 我们除了这些青饲料外, 更多的是喂给黑麦草和皇竹草, 皇竹草最好是简单打碎后饲喂 。 精饲料和青饲料一般各自占的比例为1:2左右 。 饲养1公斤大麦虫幼虫的成本初步计算为:约1.5公斤左右精饲料, 3公斤左右的青饲料 。 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 养殖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