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阅读答案 呼唤天籁

说儿童诗 , 其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 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影视戏剧诸多的文学品类相比 , 诗歌创作不景气;同成人文学相比 , 儿童文学是不景气的;在儿童文学中 , 与校园小说青春散文、魔幻童话相比 , 儿童诗更是弱不禁风 。 儿童诗创作不再繁荣 , 呈现着一种颓势 , 是无法回避的 。 困顿的不仅是儿童诗 , 还有儿童歌曲、儿童影视等等 , 优秀作品并被广大儿童所津津乐道的寥寥无几!
有一次妻子到幼儿园接孩子 , 老师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 答曰 , 作家班的 。 老师说 , 既然如此 , 为什么不给我们的孩子写一些儿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我们唱的是“娃哈哈” , 几十年过去了 , 孩子们唱的还是“娃哈哈”!妻子顿感汗颜 , 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那些儿歌我也唱过 , 当然我也读过那时的儿童诗 。 许多都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 , “小燕子 , 穿花衣 , 年年春天来这里 , 我们建起了大工厂 , 装上了新机器”、“队里养了两只机 , 什么机 , 什么机 , 哗哗哗哗抽水机呀 , 哒哒哒哒拖拉机呀” , 现在这一类早已不合时宜了 , 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 , 现在是电脑时代 , 面对的是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 , 而我们的儿童读的唱的还是四五十年前老掉牙的儿童诗歌 , 用一个不合适的比喻 , 是不是我们在高速公路上让孩子赶着老牛破车摇晃着前进?
儿歌是不是儿童诗的一种呢?诗与歌就是串在一起的蚱蜢 , 儿童更喜欢还是如歌的充满童趣的诗!
儿童诗的艺术美是纯粹的 。 我们不必把成人化思想强加到儿童诗上 , 否则就是小人头戴大人帽 , 是多么的不协调啊 。 而我们往往强调儿童诗的教育作用 , 忽略了它的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 。 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的自然美艺术美 , 而强调了它的教化功能 。 因此 , 我们总是把青蛙说成庄稼卫士 , 把蚂蚁当做集体主义的典范 。 我们常把狼当成丑恶的象征 , 把蛇当成阴冷残忍的大坏蛋 , 将狐狸说成狡猾狡诈的代名词 。 因此 , 儿童诗又陷入了一种庸俗模式化之中 , 对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又是一种莫大的戕害 。
赵景深说 , 儿童文学的“说理味太多了 , 就更接近不了儿童”;陈伯吹说 , 儿童文学要尊重儿童 , 要有一种童心 , “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 以儿童的眼睛去看 , 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 。 张天翼说 , 儿童文学要做到新、真、奇、趣 。 儿童文学要做到这点很难 , 儿童诗则更难!优秀的儿童诗就像玉雕的鲜活的虫鸟 , 不着杂质 , 却剔透玲珑、生趣盎然 。 真正以这种纯粹的标准去要求 , 许多的所谓的儿童诗就不算真正完美的儿童诗!
儿童诗 ,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创作 , 要让儿童接受并传诵 , 首先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 让儿童感到艺术快感的 , 激发童心和童趣 , 那是悲天悯人的 , 具有博大仁爱之心的天籁之音 。 谐美的儿童诗 , 就如泉水的跳跃、花朵的绽放、彩蝶的纷飞 , 是很自然而然的 , 没有什么特定的技巧 , 但浓郁的童趣在自然的表述中 , 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境界 。 杂陈太多的大人思想 , 甚至带着浓厚说教意味和明显时代痕迹的所谓的儿童诗 , 严格来说 , 不算是真正的儿童诗 , 它不被岁月淘汰掉也要被儿童自己筛选掉 。
【呼唤阅读答案 呼唤天籁】中国的儿童诗形成不了相应的真正的大气候 , 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儿童诗应有的平台 。 在这个看重经济效益的年代 , 儿童诗创作难 , 发表难 , 出版难 。 由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 , 广播电视里很少播放儿童诗 , 出版社也不敢出版儿童诗 , 但无论是出版社和广播电视台 , 为什么不为儿童诗留下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假如以包装一个歌手一本书的资金投入 , 催生出一批优秀的儿童诗人 , 不也是造福于我们子孙后代的大事业?尽管儿童诗不像小说、散文和童话可以一下子走红 , 尽管中国包装不出《哈利·波特》 , 但若用包装推广韩寒、郭敬明、蒋方舟那样的精力 , 推出一大批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诗人和诗作 , 不也是功德无量的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