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世界各产稻区均有发生 。 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低,瘪谷率增加,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30%,发生严重时,减产超过50% 。 下面一起学习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 。
一、水稻纹枯病症状
最初表现为在水稻苗中下部叶梢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步扩展为灰褐色云纹状病斑,病斑中部呈现灰白色,潮湿时呈灰绿色,病斑与健康部分呈现黄褐色或褐色 。
随着病斑的增多和扩展形成大面积的不规则病斑,后期严重时在病斑上形成大量的白色菌丝,并结成浅黄褐色至暗褐色的形如油菜籽一样的菌,使水稻的茎秆变软,其抗倒伏能力减弱,在高温高湿、水稻施入氮肥过多的情况下水稻纹枯病发生特别严重,导致成片死亡 。
文章插图
二、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
(一)土壤中菌核残留的数量
稻田中越冬菌源的多少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 一般新开垦的稻田,无菌核存在不会发病 。 一般越冬菌核残留量大,初期发病就重,但后期病情轻重,则和幼苗的长势,田间的水肥管理,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 特别是氮肥过量地块儿 。 没有及时晒田 。 稻子长势过旺,茎杆软弱,抗病力低下非常有利于病害发生 。
(二)气候因素的影响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 。 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生发展 。 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发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 ℃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 ℃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 特别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尤其在孕穗期遇到高温,水平扩展速度非常快,可使病株率增加,以后持续性高温高湿加速病害垂直扩展使病情加重 。 病菌通过植物气孔、水孔感病 。 稻株在暴雨或大风气候条件下,植株有伤口,感病就重 。
(三)水肥因素的原因
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 。 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 。 根据田间调查发现,喜欢深灌、漫灌,因而造成田间湿度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发生流行 。 偏施、重施氮肥,恶化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又一诱因 。 不注重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只注重偏、施重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前期“疯长”,从而造成封行过早、田间郁蔽、透气性差、湿度过大 。 而后期往往茎叶徒长,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增加,减弱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造成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 。
从水稻的生育周期来看,除了在秧苗生长期未发病外,其他生长期均有发生 。 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乳熟期后病势开始下降 。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乳熟期后病势开始下降 。
三、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一)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水稻的生育时期、天气、稻田水位高低、土壤性质、水利条件等情况,合理排灌,以水控病,彻底改变长期深灌高湿的环境,做到浅水发根、薄水养胎、湿润长穗,其中尤以分蘖末期至拔节前进行适时搁(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的排灌管理,降低株间湿度,促进稻株生长健壮,对控制纹枯病的危害效果显著 。 对深泥田、冷浸田和肥田宜重晒,对沙性田则应轻搁,对稻苗旺、封行早的稻田宜分次搁 。 氮、磷、钾要配合施用,做到菌肥与化肥,长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 。
推荐阅读
- 乳腺增生会发生癌变吗
- 水稻秧苗怎么提高分蘖?
- 小儿浮肿发生的原因
- 乳腺炎的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 【防治】红掌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有哪些?
- 生姜姜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 小儿厌食症的发生症状
- 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生原因
- 汽车知识|发生事故怎样处理,出车祸现场怎么处理
- 小儿疳积发生后产生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