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四个蘑菇补足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病的病因有哪些?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 为新形成的骨基质钙化障碍, 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 它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 。 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 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发病缓慢, 影响生长发育 。 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 。 那么, 维生素D缺乏病的病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1、日光照射不足 如果有充足的紫外线照射, 人的皮肤能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 产生维生素D的量与紫外线的强度, 照射时间和皮肤暴露的面积成正比, 在冬春季节因寒冷缺少户外活动或在多雾地区, 工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高楼林立都可使紫外线照射不足 。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多见于在2岁前未进食有维生素D强化奶制品的婴幼儿和长期母乳喂养又没有及时补充鱼肝油的孩子, 小儿由于生长速度迅速易引起相对缺乏, 尤其在早产儿, 双胎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内维生素D, 钙, 磷储存少, 出生后生长快易患佝偻病, 多次妊娠和长期哺乳的母亲体内储备钙大量消耗, 若维生素D摄入不足很快出现骨软化病 。
3、维生素D吸收不良及活化障碍 慢性乳糜泻, 肝, 胆, 胰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 在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降低和肠道维生素D的吸收率下降使骨质疏松症加剧, 肝, 肾严重病变影响维生素D羟化为活性的25-(0H)D和1, 25-(OH)2D 。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 Ⅰ型为25-(OH)D 1α羟化酶的功能受损, Ⅱ型系基因突变致1, 25-(OH)2D受体损害 。
苯巴比妥药物可诱导肝微粒体酶改变, 使维生素D 25-羟化酶的活性下降, 并促进胆汁分泌, 使维生素D降解加快, 从而降低血清中维生素D和25-(OH)D的浓度 。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内钙磷吸收减少, 使血钙, 血磷下降, 血钙下降促使甲状旁腺分泌增加, 后者有促进破骨细胞溶解骨盐作用, 使旧骨脱钙, 骨钙进入血中维持血钙接近正常, 但甲状旁腺素可抑制肾小管磷的再吸收, 以致尿磷增加, 血磷降低, 血液中钙磷乘积降低(<40), 使体内骨骼成骨过程钙化受阻, 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 造成骨骺端及骨膜下骨样组织堆积, 引起佝偻病及骨软化病 。
如果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骨钙不能很快游离到血中, 则血钙下降, 如血总钙下降到1.75~1.87mmol/L(7~7.5mg/dl), 血游离钙低于0.88~1.0mmol/L(3.5~4.0mg/dl)以下, 出现手足搐搦低钙惊厥 。
蘑菇, 真菌门蘑菇科, 蘑菇富含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钙、铁等矿物质, 无机质、维生素、蛋白质、植物纤维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 热量低 。
每天四个蘑菇补足维生素D
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 每天吃3~4个圆蘑菇(也称白蘑菇、纽扣蘑菇)就可以补充一天所需的维生素D 。 根据美国健康指南建议, 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600国际单位(15微克)的维生素D 。
澳大利亚悉尼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澳洲骨骼与矿物质协会前会长丽贝卡·梅森教授发现, 像人类一样, 圆蘑菇也需要接受阳光照射, 并通过光合作用及化学反应制造维生素D 。
梅森教授表示, 为了让圆蘑菇产生更多的维生素D, 可以将新鲜圆蘑菇放在正午阳光下“裸晒”两个小时(冬天晒圆蘑菇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然后将圆蘑菇放在阴凉处两个小时, 即可保证光学反应的彻底完成 。 “裸晒”、阴凉之后再食用, 补充维生素D的效果尤佳 。 平时爱活动的人, 每天吃3~4个圆蘑菇就可以满足一天的维生素D摄入量 。 而那些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们, 要想达到相等补充维生素D的效果, 就必须吃更多的圆蘑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