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喻(类别) 甲是乙(特点) 出现(主体) 是、成为(比喻词)出现(喻体)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 (例句)
借喻(类别) 甲代乙(特点) 不出现(主体) 无(比喻词) 出现(喻体)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 (例句)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 把物当成人来写, 或把人当成物来写, 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 令文章更生动 。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 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 。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春望》 杜甫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 。
1、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 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
作用:印象鲜明, 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 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 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
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 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 或短语 。
作用:整齐匀称, 凝炼集中, 概括力强 。
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
作用:增强气势, 说服力强, 感染力强 。
6、用典:诗文中,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 或词句 。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
7、反语:适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 句子表达本意 。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 更有力量 。
8、反诘:是反问句中的一种, 这种反问句包含着答案, 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 不用再说答案了 。
作用:语气更加强烈, 更使印象深刻 。
9、设问:正面问, 自问自答 。
作用:起到提醒注意, 引导思考 。
10、反复: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
作用:突出思想, 强调感情 。
11、层递:三项或三项以上, 不受语言格式的限制, 而在内容上有等次性, 或递升, 或递降 。 作用:层层推进, 逻辑性强 。
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在语文学习中,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1、比喻:就是用跟A事物存在某种相似之处的 B事物来说明A事物的某些特点, 显得生动形象或者通俗易懂 。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赋予它们人的动作、语言、神态、思想等 。
3、排比: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或句子, 来加强语势或深化语意 。
4、夸张:为了达到表达效果 。 对事物的形象、特点、作用等进行过分夸大或缩小, 起到一个突出作用 。
5、反问:就是反过来对提问的人发问, 使表达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 。
6、设问:也就是用自问自答的形式, 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7、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 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
以上七种是语文学习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 。
此外, 还有借代、对偶、反复、顶针、引用、通感、双关、互文等不常用的修辞手法 。
推荐阅读
- 学习知识|培训班有哪些科目,语文培训班开设什么科目
- 学习知识|失分率怎么算,中考和高考成绩的规律
- 学习知识|高考志愿怎么填报,怎么搜征集志愿的院校
- 学习知识|高中地理怎么学,高中地理如何快速提高
- 学习知识|江苏高考怎么考,2021年江苏小高考政策
- 学习知识|高考前焦虑怎么办,高考前精神状态不好怎么办
- 学习知识|妇怎么读,妇组词和读音
- 学习知识|散怎么组词,伞组词
- 学习知识|应怎么组词,粒组词
- 学习知识|比怎么组词,比字组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