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小儿麻痹症和感冒 小儿麻痹症患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是由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 及时诊断 , 利于控制病情的扩散和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 以减少损失 。
1.从未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即为糖丸) , 或未按照接种时间及方法服用疫苗 。
2.患者出现小儿麻痹症早期的相关症状 , 如发热、多汗、乏力、烦躁、恶心、咽痛等 , 可持续1~3天 。 退热后1~6天 , 体温再次上升 , 即出现双峰热 。 肢体出现麻痹感 , 呈不对称性、节段性、非集群性分布 , 股四头肌受累最多 。 运动功能丧失 , 但感觉及大小便均正常 。 部分患者可为急性发病 , 发热出现不久即可出现瘫痪症状 , 瘫痪肢体出现肌力减退、腱反射降低或消失 。
3.进行特异性免疫抗体效价的检查 , 可发现特异性抗体I’m上升较快 , 若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或4倍以上增长 , 即可确诊 。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及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酶标法检查 , 均有助于早期诊断 。
4.起病1周内 , 从咽鼻部及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 , 即可确诊 。 若早期从患者的脑脊液或血液中分离出病毒 , 其诊断意义更大 。
5.患者有过接触脊髓灰质炎病毒或感染人群史 。

小儿麻痹症和感冒均可出现发热 , 但两者的发热特点和其他临床症状有很大不同 , 故很容易区分两者 。
1.发热症状不同
小儿麻痹症起病可缓可急 , 主要表现为发热 , 一般在38℃~39℃ , 伴多汗 , 并有咳嗽、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现象 , 经过2~3天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 上述症状消失后1~6天可再次出现发热的现象 , 与第一次发热形成两次发热高峰 , 即“双相热型” 。
感冒起病一般较缓 , 会出现发热症状 , 但发热程度不一样 , 如持续性低热、高热及灼热等 。 发热症状持续时间较短 , 一般恢复正常后不出现反跳的现象 。
2.其他症状不同
小儿麻痹症患者在第2次发热后 , 可相继出现恶心、呕吐、皮肤发红、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呼吸不规则或呼吸障碍、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昏迷、肢体瘫痪等症状 , 后遗症期可出现肌肉萎缩和肢体畸形 。
【如何鉴别小儿麻痹症和感冒 小儿麻痹症患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感冒的病因不同 , 故其临床表现有不同类型 。 如急性鼻炎患者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 , 病变同时或发病后几小时 , 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表现 。 感冒患者除发热外 , 大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