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宝宝的“心理密码”

读懂宝宝的“心理密码”

场景一:母女间的小较量
孩子的行为:
你1岁的孩子一进卧室就一头扑向一叠你刚刚叠好的干净衣服 。 你温和地对她说:“宝贝儿 , 别碰那些衣服 。 ”她回头冲你笑笑 。 你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她却开始用脚踢那些衣服 , 很开心的样子 。
解读宝贝心思:
“如果你想让我别那么做 , 只要说‘不行’就可以了 。 还有 , 为什么你不肯让我碰那些衣服呢?我明明刚才看见你也在弄他们呀 , 你可以 , 我为什么不能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儿童行为专家NELSON教授告诉我们 , 1岁左右的孩子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限 。 所以如果你说“不要碰桌子” , 孩子的大脑很容易忽略句子的前一部分 , 也就是说 , 他听到的很可能是“碰桌子” 。 所以 , 如果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 , 还不如简单地告诉他:“不行!” 。

场景二:一场玩具保卫站
孩子的行为:
和小朋友玩的时候 , 邻居的孩子拿起了你女儿的天线宝宝玩具 。 “这是我的!”她立刻尖叫着扑了过去 。 你告诉孩子再过5分钟就轮到她玩了 。 但没有人听你的 , 一场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
解读宝贝心思:
“让别人分享我的玩具?你疯了吧!我怎么没看到你让别人分享你的东西呢——比如你的车、你的电话 , 还有你的钱包!你总是说‘几分钟’ , ‘几分钟’是什么意思?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小孩子往往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 , 根本无法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 还有 , 他们对于时间 , 几乎没有概念 。 所以 , 改变一下战略吧 。 你可以这么说:“等到广播里的这首歌唱完了 , 就轮到你玩玩具 。 ”

场景三:令人费解的执着
孩子的行为:
玩“认形状”的游戏时 , 你18个月大的女儿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将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塞进一个方形的孔里 。 你把那个三角从孩子手里拿走 , 试图演示三角应该放进三角形的孔 。 可是小家伙丝毫不理会 , 还在争抢中用一个大方块积木打了你的头 。
解读宝贝心思:
“如果我不是尝试过各种可能的方法 , 我怎么能知道那个三角不能塞进方孔里呢?我不但要学习了解我能做什么事 , 还得知道我不能做什么 。 还有 , 别以为我是白费力气 , 我是在练习我的精细动作呢 。 ”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在你试图帮助孩子之前 , 先问问他是否真的需要帮助 。 如果他在拒绝你的同时又显得很焦躁 , 你可以试试温柔地把着他的手给他一点指引 , 但保证是他自己在完成“工作” 。 很多时候 , 做父母是非常需要耐心的 。 在你的孩子慢慢适应自己越来越能干的同时 , 你也需要适应自己越来越不被需要 。

场景四:总是“不”字当头
孩子的行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 “不”就成了儿子最喜欢的语言 。 你问他:“你饿了吗?”他一边一口吃下两块小圆饼干 , 一边回答:“不!” 。 你友好地邀请他:“我们一起来跟天线宝宝做游戏吧 。 ”“不!”他严词拒绝 , 同时却开始在玩具筐里寻找他最喜欢的“小波” 。
解读宝贝心思:
“我那么喜欢说‘不!’是因为我本来会说的词就不太多 。 而且 , 我喜欢看到我说‘不’时你生气的样子 , 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有权威 。 ”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随便你那爱说“不”的小家伙去展现他的个人意志吧 。 如果你觉得他实际上很想要你提供的某个东西 , 你还是照旧给他 , 故意忽略他的拒绝 。 晚饭前 , 如果问他:“你吃晚饭吗?”没有效果 , 倒不如说:“这盘鸡肉真香啊 。 我想一口把它都吃光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