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首先计算出其准确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 并可以用分数355/113来表达 , 准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
圆周率 ,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
1、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 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 , 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 。 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 。 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 在分析学里 , 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 x = 0的最小正实数x 。
2、圆周率用希腊字母 π(读作pài)表示 , 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 , 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 它是一个无理数 , 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 在日常生活中 , 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 。 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 。 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 , 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
3、1965年 , 英国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出版了一本数学专著 , 其中他推导出一个公式 , 发现圆周率等于无穷个分数相乘的积 。 2015年 , 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氢原子能级的量子力学计算中发现了圆周率相同的公式 [2] 。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历史上圆周率的发明人是谁 公元前3世纪 , 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研究圆周率 , 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 。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成书于公元前l世纪 , 有“勾股圆方_”的记载 , 汉代赵爽注释“圆径一而周三” , 即认为圆周率为3 。 3世纪 , 我国数学家刘徽创造性地提出了割圆术 , 得出圆周率的值为3927/1250(即3.1416) , 确定了圆周率小数点后3位数 。 这个值的精确度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 约200年后 , 祖冲之利用割圆术 , 夜以继日、成年累月地计算 , 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 人类第一次确定了圆周率小数点后6位数 。 祖冲之得出的这一精确纪录保持了千年之久 。 1579年 , 法国数学家韦达将圆周率正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9位数 。 17世纪后 , 由于数学理论发展 , 计算圆周率的公式有很多 , 德国数学家卢多夫计算出的圆周率小数部分有35位数 , 英国数学家梅钦计算出的圆周率小数部分突破100位数 , 英国数学家威廉·香克斯自称已算到小数点后第707位数(70多年后 , 人们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计算发现 , 香克斯计算出的圆周率小数部分第528位数是错的)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历史上圆周率的发明人是谁 圆周率是一个概念 , 一个定义 , 不存在由谁发明的问题 。 而对于圆周率精确计算,在各个时期达到如何的精度是有记录的 。 数学家祖冲之为圆周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约公元前2世纪)的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 , 意即取π=3 。 汉朝时 , 张衡得出π2除以16约等于8分之5 , 即π约等于根号十(约为3.162) 。 这个值不太准确 , 但它简单易理解 。
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 , 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 , 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 。 刘徽给出π=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 , 刘徽在得圆周率=3.14之后 , 继续割圆到1536边形 , 求出3072边形的面积 , 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3927除以1250约等于3.1416 。
推荐阅读
- 娱乐知识|西游记作者是谁,孙悟空死后的照片
- 娱乐知识|一诺千金的主人公是谁,一诺千金出自西汉谁
- 娱乐知识|24号球衣是谁穿的,为什么没人穿24号球衣
- 历史地理知识|晋是哪里,山西的简称晋是怎么来的
- 历史地理知识|贵阳是哪里,贵阳属于哪方
- 历史地理知识|济南是哪里,济南像什么
- 历史地理知识|如何抠图,ps选区抠图
- 历史地理知识|粽子怎么煮,超市买的粽子是蒸还是煮
- 历史地理知识|027是哪里的区号,02759武汉是诈骗吗
- 历史地理知识|029是哪里的区号,最近老是接到陕西西安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