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的稻田养殖技术要点

稻田养殖河蟹 , 是利用稻田的生态环境 , 辅以人为的工程措施 , 既种植水稻 , 又养殖河蟹 ,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 充分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 , 达到稻蟹双增收的目的 。 近年来 , 各地都在水稻田里进行扣蟹的培育和成蟹的养殖 ,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河蟹的稻田养殖技术要点

文章插图

一、稻田的选择和工程要求
养殖成蟹的稻田 , 一般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能良好的田块 , 面积以3~4亩为宜 。 养殖成蟹稻田的工程设施 , 以环沟式和垄稻沟蟹式2种养殖工程设施较为理想 , 这里介绍一下环沟式养殖工程设施的工程要求:
首先在稻田四周离田埂150~200厘米处开挖环沟 , 环沟宽60~80厘米、深50厘米 , 其挖出的泥土将周围田埂加宽垫高 , 一般田埂宽50厘米、高60厘米 。 再根据田块大小 , 在田中开挖成十字型或井字型的蟹沟 , 蟹沟宽为60~80厘米、深为50厘米 。 在田边开挖8~10平方米的蟹溜 , 蟹溜呈长方形 , 深100厘米 , 要求沟与溜相通、沟与沟相连 , 通常沟、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2%~15% 。 沟、溜宜在插秧前开挖为好 , 为防止坍塌 , 目前不少地区已用水泥板做护坡 。 插秧后 , 清除沟、溜内的浮泥 。 有些地方在开挖环沟后 , 田中每隔250厘米挖一条畦沟 , 沟宽50厘米、深50厘米 , 并与环沟相通 , 而不设蟹溜 , 整个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25% 。
稻田养殖成蟹的防逃墙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 选用水泥板、钙塑板、石棉板、油毛毡、玻璃钢瓦、砖墙、网片、双层塑料薄膜等建筑材料 , 具体的建造方法同稻田培育扣蟹一节防逃墙的建造 , 对防逃墙的总体要求是:表面光滑、坚固耐用、防逃性能好 。 防逃墙要高出田埂50厘米 , 在稻田的四角处建成椭圆形状 , 板与板的接头处要紧密而无丝毫缝隙 , 支撑物要坚实牢固 。 为避免河蟹掘穴造成沟、溜中淤泥增加 , 可事先布设人造蟹洞 , 即在蟹沟、蟹溜形成之后 , 在沟、溜坡离田面25厘米处 , 每间隔40厘米左右 , 用直径12~15厘米的扁圆形棍棒 , 戳成15度斜角、深20~30厘米的洞穴 , 以供河蟹隐蔽和穴居 。 为了防止河蟹相互格斗致残 , 沟、溜两对坡间的洞穴以交错设置为宜 。
二、投放蟹种前的准备
在蟹种投放到稻田前 , 除了建造稻田的养殖工程设施外 , 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 如清田消毒、栽好水稻、培植水草等是必要的 。
1、清田消毒:当大田整修结束后 , 每亩用30~35公斤生石灰化水泡成乳液 , 全田泼洒 , 以杀灭敌害生物和病菌 , 并能补充钙质 。 如果是盐碱地 , 则应改用漂白粉消毒 。
2、栽好水稻:养殖成蟹的稻田 , 一般宜选择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力强的高产单季稻品种 , 如三伏63、晚粳93~207等 。 最好采用免耕直播法 , 以减少田内浮泥数量 。 如插秧 , 应采用宽行密株栽插 , 并适当增加沟、溜四周的栽插密度 , 发挥边际空间优势 , 以增加水稻产量 。 育苗及插秧要尽量提前 , 最好在5月15日前栽好秧 , 以便尽早把蟹种投放到稻田中 , 增加河蟹的有效生长期 。
3、培植水草:俗话说:“蟹大小 , 看水草 。 ”这充分说明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作用 。 水草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态环境 , 降低了生产成本 , 增加了河蟹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
三、蟹种放养
【河蟹的稻田养殖技术要点】1、蟹种选择:选用自己培育的扣蟹直接放入稻田 , 到外地采购 。 在采购时 , 要选购肢体完整、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动力强、无病且体色正常的1龄正常蟹种 , 蟹种的规格以每公斤80~120只为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