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乘法口诀

1、竖着背
比如 , 一一得一 , 一二得二 , 一直背到一九得九 , 接着背二二得四 , 二三得六 , 一直到二九十八 , 然后是三三得九 , 三四十二 , 一直到三九二十七 , 如此类推 。
接下来 , 依次是四四十六的竖列、五五二十五的竖列、六六三十六的、七七四十九的、八八六十四的、最后九九八十一的 。 这种方法有个规律 , 几的竖列 , 就逐渐增加几 , 可以按此规律帮助记忆 。
2、横着背
比如第一横行 , 就一句一一得一;第二横行两句 , 一二得二 , 二二得四;往下类推 , 第几行就几句 , 最后九句 , 从一九得九到九九八十一 。 这种方法也有个规律 , 第几行 , 后一句就比前一句增加几 。
3、拐弯背
比如 , 首先背一二得二 , 此时接着背二二得四 , 这时拐弯向下背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回到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 再拐弯往下三四一十二 , 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类推 , 回到一四得四接着拐弯 。 这样背的一个特点是 , 从一到九的口诀都有九句 , 几的口诀就逐渐增加几 。

九九乘法口诀

文章插图
九九乘法表口诀特点: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 。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 , 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 , 不需要“九八七十二” , 9乘9有81组积 , 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项积 。 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组积的九九表 。 45项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 , 81项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 。
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 。 玛雅乘法表须190项 , 巴比伦乘法表须1770项 , 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81项 。
4、朗读时有节奏 , 便于记忆全表 。
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 。 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 , 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 。 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
6、另一个九:
9X9=81 8+1=9
9X8=72 7+2=9
9X7=63 6+3=9
: : .
9X2=18 1+8=9
9X1=9 0+9=9
1、理解记忆法:理解性记忆需要有一定的参照物 , 即自己比较熟悉的口诀 , 比如:七七四十九 , 八八六十四 , 九九八十一等 , 根据这些可以很轻松的找到推算的办法 。
2、故事记忆法:故事对于故事族的精灵来说是喜闻乐见的 , 有些口诀比较特殊 , 他们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来帮助学记忆.
如: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历尽了九九八十一难 , 孙有八九七十二变 , 而猪八戒只有一半法力 , 四九三十六变 , 遇到妖怪 , 孙不管三七二十一 , 抡起金箍棒就打 。
3、手指记忆法:“伸出十个手指头 , 手心朝向自己 , 从左数 , 顺序依次为1---10 。 如果想要知道几个9的乘积 , 只要弯住第几个手指 , 看它的左边有几个指头就是几个十 , 右边有几个指头就是几个一 , 合起来就是所要求得的积 。 ”
小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 , 是从“一一得一”开始 , 到“九九八十一”为止 , 而在古代 , 却是倒过来 , 从“九九八十一”起 , 到“二二得四”止 。 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 , 所以 , 人们就把它简称为“小九九” 。
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 古巴比伦很早就有乘法进位制 , 但运算过程没有九九口诀简单快捷 , 不便于记忆 。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 。
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 。 由此可见 , 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 , 《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