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的功效及种植模式

黑斑蛙的功效
1、护田卫农 黑斑蛙是青蛙的一种 , 属于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 。 黑斑蛙 , 俗称“农田卫士”、“庄稼保护神” , 其生性凶猛 , 跳跃能力极强 , 是捕食螟蛾、稻苞虫、蝗虫、蝼蛄、叶蝉、蟋蟀等30多种水稻害虫的能手 , 日食害虫70多只 , 年均消灭害虫万余只 。 目前 , 因为滥用化肥农药、非法过度捕捉 ,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黑斑蛙几乎销声匿迹 , 生态失去平衡 。 对于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而言 , 最好的保护就是开展养殖 。 在人为条件下 , 如果在稻田中投放45 000只/ hm 2左右的蛙 , 不仅可以消灭虫害 , 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机蛙粪 , 可节省碳铵1 500 kg/ hm 2 , 磷肥375 kg/hm 2 , 钾肥225 kg/hm 2 , 从而大大节约农业成本 , 实现良性循环 。

黑斑蛙的功效及种植模式

文章插图

2、营养丰富 黑斑蛙肉质细嫩 , 味道鲜美 , 口感极佳 , 其脂肪少、糖分低 , 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 A、 B族维生素、维生素 C及尼克酸、肌酸、肌肽等营养成分 [2] 。 因其“擅长跳跃 , 营养好、品质高 , 药食同源”而被誉为“青蛙中的王子” 。 黑斑蛙是上等的绿色食品和滋补佳品 。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南人食之 , 呼为田鸡 , 云肉味如鸡也”、“食之至美” 。
3、药食同源 黑斑蛙也是集食品、保健品、药品于一身的药用动物 , 药食两用 。 据《东北动物药》记载:“青蛙鲜用或阴干行用 , 可全体入药” , 有“利水消肿 , 解毒止咳”之功效 , 能“治水肿喘咳 , 麻疹、月经过多等” , 其成体的胆、肝、脑、皮均可供药用 。 幼体蝌蚪有延年益寿之作用 。 关于青蛙的药用价值 ,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实用中草药大全》、《现代本草纲目》等20余种中医药书籍上均有记载 。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 黑斑蛙肉性凉 , 味甘 ,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补肾益精、养肺滋肾之功效 , 其机体中亦含有多肽类、多种维生素、诸类生物激素、酶和保湿因子 。 两栖动物国际拯救组织泰莱教授认为:“青蛙能造福人类 , 因为它们的外皮含有对付疾病的化合物 , 包括抗菌和抗病毒物质 , 从青蛙皮提炼出的药物‘几乎是无限的’ , ‘青蛙可提供大量的新药’ , 它们俨然是‘随街跳着的药房’” 。
一、基础建设
1、 精心选址
在选址上要满足以下条件:附近水源充足 , 且水质好 ,  pH为7~8;周围无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污染;有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排灌方便 , 要求进水便利 , 排水顺畅 , 确保抗旱排涝;要远离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 。 另外 , 还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 , 预留发展空间 , 签订土地长期租赁合同 , 避免土地租赁纠纷 。
2、开沟建池
以面积667 m 2的田地为例 , 以长20 m、宽4.5 m为规格(可依地形而定大小)开沟建池 , 池间距为0.8 m , 便于人员通行 。 内池长20 m、宽1.5 m、深0.4 m , 池底铺设黑色防渗地膜 , 用泥土将两沿及底部压实 。 内池两边分别留有宽1.5 m的陆地面积 , 可供黑斑蛙栖息活动 。 池的四周埋设高1.5 m的水泥柱子 , 围上高1.2 m的聚乙烯细目围网 , 防止黑斑蛙逃跑 。 按此规格 , 每公顷可建90~105个精养池 。 此后 , 在所有池子上方架设距离地面2 m(可供人自由穿行)的天网 , 以防止白鹭、鱼鹰、麻雀等天敌入侵 。 这样便形成一套立体式防逃防天敌保护体系 。 此外 , 池内前后要设计进水、排水管道 , 以保证养殖期间进、排水畅通便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