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心学堂 | 年轻人气促,也要小心功能不全( 二 )


(2)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新的心脏损害危险性如戒烟、戒酒 , 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低盐、低脂饮食 ,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入水量并每日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 。
(3)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定期随访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做好自我的管理及定期的门诊复诊 。
(4)其他消除心力衰竭的诱因如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注意是否并发肺梗死等 。
2.药物治疗
(1)强心药如洋地黄、毛花甙丙、毒毛花甙K等 。防止药物中毒 。
(2)利尿剂可导致电解质紊乱 , 使用时应监测血钾变化 , 若患者出现低血钾表现应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柑橘、深色蔬菜等 , 必要时补充钾盐 。
(3)血管扩张剂、B受体阻滞剂、ARB、ACEI等药物的治疗如注意患者血压、心率的情况 。
(4)休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 适当休息是减少心脏负荷的方法 , 减少活动量能够减低心脏的负荷 , 使心脏得到修复 。根据病情不同 , 可协助患者在床边或室内散步加强功能锻炼 , 避免因长期卧床可能引起的静脉血栓、肺栓塞、坠积性肺炎、消化不良、肌肉萎缩等 。
3.中医中药的治疗
中医古代文献中虽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病名,但类似心力衰竭的一些征候、治疗早已有详细记载 , 如“胸痹断气”“喘逆倚息不得卧 , 其形如肿”“喘息胸痛”“心动悸”“脉结代”等 , 这些记载至少包括了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多种症状在内 。心脏的生理功能 , 最主要的有3个方面 , 即主阳气、主血脉、主神志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为阳中之太阳 , 通于夏气” 。《素问·金匮真言论》亦说:“阳中之阳 , 心也” 。所谓“夏气”“太阳”“阳中之阳” , 都是指心脏中存在着具有火热性质的阳气 。“心为火脏” , 血液的循环 , 脾胃的运化 , 肾气的温煦等 , 都不能缺少这种阳气 。血液之所以能循环,则有赖于心脏的推动 , 故《素问》说:“心主身之血脉” , 心脏之所以能主持血脉 , 全有赖于所储备的阳气 , 因而有“气为血帅” , 气行血行 , 气止血止之说 。
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变化在心 , 与肺、脾、肾的关系也很密切 , 心主血脉 , 是全身气血运行的中心 , 心气虚弱 , 心阳不足则鼓动血脉运行无力 , 每易形成气滞血瘀 , 又可累及肺、脾、肾 , 使水液运化排泄障碍 , 肾脏虚衰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 , 如本病发展到严重阶段 , 心阳虚极就会出现心阳气脱的危险重症 。本病虚证为本 , 以心肾阳虚为主 , 实证为标 , 病理因素为水湿、血瘀、痰浊 。外邪反复感染、劳倦、思虑、饮食所伤为诱发及加重病情,促进病变发展的重要原因 。
心衰与心、肺、脾、肾等脏器有关 。其本虚邪实 , 虚实错杂 , 可因先天不足 , 或他病及心 , 或因君主自病 , 心体受损而发病 。《丹溪心法》记载:“心虚而停水 , 则心中漉漉 , 虚气流动水即上乘 , 心不自安 。”张石顽说:“水停心下侮其所胜 , 心主畏水 , 不能自安 , 故为悸也 。”这指出了心悸的发病原因多由气血虚弱而引起 , 同时指出心悸与停水有联带关系 , 这与心力衰竭时 。心悸与水肿症状并存的观点是一致的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亦指出:“心水者 , 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因本病多反复发作 , 迁延不愈 , 故致心肺气阴两虚 , 肺失宣降 , 脾失运化 , 肝失疏泄 , 肾失温煦 , 终至痰凝、瘀血、水湿相互为患 , 虚实错杂 。血瘀以程度轻重的不同存在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在治疗上古人有“气喘尿少 , 通身肿胀者 , 暖下泄泻”的治疗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