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完美作文《住在树上》近日备受质疑。我有观察过,我觉得不应该满分的网友和专家还是比较多的。这些人之所以这么想,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一篇好的文章至少要让读者能够理解,在整篇文章中“说人话”是不可取的。
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请参阅以下摘录:
文章图片
【浙江高考作文题出错 若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炫耀文采有错 那苏轼科考文放现在可能0分】作为一名教师和古典文学爱好者,笔者认为他在一定程度上研究过汉字,但不能完全理解“Ku雅”和“真艾”这两个词的含义。所以在教学中,我和很多老师一样,绝对不会推荐学生写这样的文章。
第一:说候选人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在这篇文章的评论中,笔者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炫耀!
很多网友指出,这位考生写这样的文章太心机,是在刻意炫耀自己的文采,甚至上升到了学生人品的问题。对此,笔者表示遗憾。
如今,初三的孩子们已经在寒窗苦读了10多年,高考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人一等就不能给考官看?这不是炫耀文采,而是少年的智慧。
文章图片
更何况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篇文章不是网文、日记、公文或论文,而是高考文章。它面对的读者不是别人,而是考官。考生向考官展示自己的文采有什么不好?你可以说他写作失败,但你不能以此质疑他的人品。如果考生谦虚,不敢在考官面前写,他会考什么?
二:读苏轼的科研作文,连典故都编了
如果孩子写了一篇别出心裁的高考作文,应该被质疑是在炫耀自己的文采,那么当年苏轼的科考作文放到现代可能会得0分。
文章图片
公元1057年,20岁的苏轼出蜀到长安,与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礼部进士考试。主考之一是文学领袖欧阳修。当时考试是一种策略,苏轼写的题目是《刑赏忠义论》。因为这篇科研文章,苏轼成功地获得了进士。看看这篇文章中的这段话:
姚当政时,是个学者。会杀人,皋陶曰“杀”三,姚曰“戊”三。所以,天下怕皋陶执法强,而乐瑶处罚宽。
你不需要知道这段话的意思,只需要明白一件事:这是一个不存在的“典故”。当时欧阳修看了这篇文章后,觉得太文艺,放不下,但并不代表欧阳修真的懂每一句话。后来他问苏轼这个典故出自哪本书,为什么从来不读。
文章图片
对此,苏轼以四个字霸气回应:“何以自来!”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关于和姚的这段对话,是苏轼杜撰的。针对这四个字,笔者只想说:有才任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欧阳修并没有完全理解苏轼的文章,至少他无法理解每一句的意思。但是在他提出这个问题之前,他已经给这篇文章打了高分。而且他真的不是为了苏轼的名气去的,因为当时的考官看不到现在考生的名字。后来知道这篇文章是苏轼写的,还在好友梅写的《与梅》一书中写道:“读苏轼的书,汗流浃背。快点!长期当忌此人,掐灭一头”。多么优雅!真遗憾!
三:欧阳修给苏轼的评分给了我们一个正面的例子
推荐阅读
- 浙江“海上畲乡”20年铺就共富路
- 浙江省消化中心与御湘湖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 “天目美好年——年味中国、寻味乡村”过半 吸引近百万网友关注浙江乡村好货
- 这一罕见病药物 在浙江开出了全国首个医保处方
- 科技赋能创新机制 拓展产业融合深度——浙江省缙云县舒洪黄龙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 浙江开设节气中医专场
- 便宜近三成!浙江人超爱的这道美味,价格大跌!
- “杰出女科学家”胡海岚任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
- 浙江农民“触网”:田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浙江2月大布偶猫全身布满墙腻子:疑似受虐待,不会爬不会吃猫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