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指数保险走俏?农户不再“靠天吃饭”( 二 )

而气象指数保险作为农业保险的有效补充 , "活跃"在养殖业、农牧业领域 , 根据遭遇的天气种类不同 , 气象指数保险也形成了不同种类的保险业务 。如"37°高温险""茶叶低温气象险""蜂业气象指数保险""藏系羊牦牛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蔬菜种植气象指数保险"等 。
对于气象指数保险的"走俏" , 王国军表示 , 因为该保险从投保到理赔相对简便 , 而且各方成本较低 , 承保区域受灾情况也很容易进行确定 。此外 , 保险公司查勘定损成本较低也是一大因素 。
业内人士表示 , 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赔判定比较直观透明 , 也可以免去在核灾过程中保险公司和保户的争议 , 以及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
不过 , 作为一种农业保险 , 气象指数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曾发文指出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知识的普及面较窄等挑战 。由于农村土地碎片化严重 , 农户数量多 , 承保工作量大且难 。
下一步 , 气象指数保险的落地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王国军表示 , 气象保险承保的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 , 比如全国性、跨省、跨区进行大范围承保 。另外他建议 , 承保的风险要尽量多 , 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比较大的范围损失都可以纳入保障范围 。
"在气象方面目前通过科学的散点计算 , 但由于气象采集装置、设备 , 是分散在各个地方的 , 这就造成有的地方达到了理赔点 , 有的还没达到 , 使得怎么赔成了问题 。另外 , 对损失的确定也相对较难 。"王国军表示道 。
因此 , 王国军建议理赔触发机制要更科学 , 尽量能够既有效又公平 , 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认同性要更高 , 包括各方政策制度、法律制度都要跟得上;关于气象的数据的使用 , 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情况下 , 能够尽量商业化运营;在气象科学应用方面尽量做的精准 。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 , 探索开发气象指数保险成为农险"扩面"的新要求 。今年4月9日 ,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 , 要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 。《通知》显示 , 要探索开发气象指数保险等新型险种 。
一面是监管在喊话推动 , 另一面 , 农户对气象指数保险的潜在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 , 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知识的普及面较窄 , 但是潜在需求较大 。受访样本中 , 仅35%的农户听说过气象指数保险产品 , 当调研人员向受访农户详细解释气象指数产品的具体内容时 , 5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这种保险产品 , 仅8%的农户表示不愿意购买 。
王国军表示 , 气象保险更适合大范围区域承保 , 如果有部分农户不投保 , 那么承保工作难以展开 , 所以在让农户集体参与方面 , 需要政府的手段和技巧 , 比如可以通过补贴等方式 , 另外 , 地方政府也需要提高保险意识和风险意识 , 更好地配置资源 , 通过保险解决更多的防灾减灾问题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陈婷婷胡永新
来源:北京商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