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泪奔!相爱一家人,注定要分别!请看111名孤儿与75户寄养家庭的感人故事( 三 )


看到有陌生人进门 , 涵涵大声喊着安秀梅:“妈 , 妈 , 是叔叔阿姨来了吗?”这个只有三四岁孩子智商的小男孩 , 尽管已经14岁 , 但身形看上去只有七八岁大 。
见安秀梅热情地招待来客 , 涵涵显得很兴奋 , 主动喊着“叔叔阿姨”打招呼 。他说一句 , 一旁的可可也跟着学一句 。
由于把涵涵照顾得很好 , 在涵涵4岁那年 , 智力残疾的小可可也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员 。安秀梅的生活 , 天天都是围绕两个孩子转 。
如果说 , 最开始认领他们 , 是出于怜悯和爱心;那么 , 现在照顾他们 , 已经成为一种当母亲的责任 。这十多年里 , 安秀梅也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 , 他们全家人已经把两个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
真情实感流露在日常的细枝末节之中 , 是无法伪装的 。
丈夫张洪祥在黄岛上班 , 每周末回家 , 一进院门 , 两个孩子就冲上去挂到爸爸脖子上 。无论是饭后出门遛弯儿 , 还是开车去胶州市区接住校的二女儿 , 张洪祥身旁总少不了这两个“小尾巴” 。
在多孩家庭中 , 很多父母都要努力地去构建亲密又平衡的亲子关系 , 生怕哪个孩子认为自己被冷落是父母太偏心 。但是安秀梅想了想 , 好像在他们家没有发生过孩子之间争宠而令她印象深刻的事 。
“老大老二小时候就知道 , 弟弟妹妹是福利院的孩子 , 从小没有亲爸亲妈 。我和她爸经常私下跟她俩说 , 弟弟妹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亲人 , 只有我们 。他们已经够可怜的了 , 我们不能亏待他们 。”
安秀梅很欣慰 , 两个女儿既懂事 , 又有爱心 。
大女儿上大学、工作后 , 不经常回家 , 但每周至少跟妈妈通两次视频电话 , 拉上几句后 , 总会讪讪地说 , “妈 , 涵涵可可在干啥?把手机给他们呗 。”
二女儿上初中时 , 等下晚自习回家 , 弟弟妹妹大多时候都睡下了 , 但她进门第一句话保准是“涵涵可可睡了吗” , 悄悄来到他们床前 , 用手捏捏这个的小脚 , 摸摸那个的小脸蛋 , 在安秀梅的催促中才起身洗漱 。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 , 安秀梅都是一家六口整整齐齐行动 。她从不向不了解情况的外人解释 , 这两个看起来有点特殊的孩子不是亲生的 。如果谁表现出嫌弃孩子 , 护犊子的安秀梅立马翻脸 。
有一回 , 安秀梅让涵涵可可跟一个熟人打招呼 , 喊对方叔叔 。谁知对方却半开玩笑地说:“行了行了 , 我可不愿当这种孩子的叔叔 。”平时和和气气的安秀梅一听就恼了 , “这种孩子怎么了 , 你都不配当他们的叔叔!”
涵涵可可心智不全 , 免不了犯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错 , 今天把电视遥控器扔水桶里了 , 明天用足球打碎窗户玻璃了 , 类似剧情天天上演 。安秀梅也会板起脸来 , 严厉问孩子哪里做错了 , 改不改?但是只要丈夫在跟前 , 保准会出来打圆场 。
俩孩子学吃饭不知摔碎了多少个碗 , 丈夫从来不让说孩子 , “没事没事 , 下次爸爸再给买个更结实的 。”
安秀梅笑着吐槽丈夫:“我严他慈 , 好人都让他赚去了 。”
新闻周刊丨泪奔!相爱一家人,注定要分别!请看111名孤儿与75户寄养家庭的感人故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安秀梅陪着涵涵和可可在热乎的炕头上玩玩具 。
注定的分别
盼着孩子快长大 , 又怕孩子长大 , 长大就意味着告别 。和孩子的感情越深 , 安秀梅越担心这一天的到来 。她见过身边太多这样肝肠寸断的分别……
不同于收养 , 寄养家庭与这些孩子 , 注定有分别的那一天 。
大伯哥家寄养的那个小姑娘 , 长到十多岁以后被国外家庭收养了 , 安秀梅亲眼看到大伯哥一家与孩子分别后的痛苦 , 尤其是大伯嫂 , “天天哭 , 跟长了一场病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