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的父母》当你成为工作狂的时候,也是审视你与父母关系的时候

当你在路上遇到大人打小孩,你该怎么办?
前几天在街上遇到一位年轻的妈妈一手扯着小孩的裤腿,一手挥着巴掌,重重的往小孩身上打 。那个小女孩躺在地上,头时不时的抬起全身发抖,大概也就三岁左右的模样,哭得很大声音,有一度像是大家常常议论的那种“杀小孩”的景象 。我吓坏了 。
因为是路过,又是在陌生的地方,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有去劝阻 。脑子里浮现朋友们常和我说的“这个时候你去劝去制止,这孩子晚上会被打得更惨 。”
回家两天后的晚上,我脑子里还是停留着那一幕,心里特别的难受 。想起大人们常常议论,谁家的女儿因为父亲母亲打架吵架波及到她,应该也是挨了不少揍,现在是半失踪状态,不与父母联络 。想到我和一些有过家暴经历的女孩聊过天,她们诉说的恨意与无奈持续影响着她们的人生 。大概我也联想到了许多事情,其中也有一部分源于对家庭事务恶性循环的不解,到底对我自己的人生造成了多少影响?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希望找到一个能帮助到很多人的“解药”,至少是对于已经发生的许多矛盾找到一些背后的真实,今日开启了一本书的探索之路 。
《原生家庭·如果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经典著作《中毒的父母》重新编辑 。告诉你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缚,治愈父母给你的伤害,扭转不良的生活状态 。
才看到第二章节,已经感受到了这本书带给我的力量 。相信在探索心理学领域,或是知识赋能的领域,我能为读者带来更多有帮助的内容 。书中是围绕中毒父母所产生的系列影响展开,所以在我们正式的话题开启之前,先来问一组问题:
I.童年时期你与父母的关系:
1.父母说过你很糟糕或者一无是处之类的话吗?他们骂过你吗?总是训斥你吗?
2.父母体罚过你吗?他们用皮带、刷子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打过你吗?
3.父母曾酗酒或吸毒吗?你对此感到过迷惘、不安、恐惧、伤心或羞愧吗?
4.父母曾因情感问题或身心疾病而情绪严重低迷,或者对你不闻不问吗?
5.你曾经因为父母出现状况而反过来照顾他们吗?
6.父母曾对你做过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吗?你是否曾遭受过性骚扰(不论是何种形式)?
7.你是否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父母心怀畏惧?
8.你是否不敢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愤怒?
II.成年后你的生活:1.你觉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具有伤害性或者毁灭性吗?
2.你相信如果你与别人过于亲密,他们就会伤害你,或者抛弃你,或者伤害你之后再抛弃你吗?
3.你觉得人们会用最糟糕的方式对待你吗?生活中也总是遇上倒霉事吗?
4.你觉得弄清自己的身份、感受和愿望很难吗?
5.你是否担心人们了解了真实的你后就不再喜欢你了?
6.取得成功时你是否会焦虑,害怕有人揭发你是个骗子?
7.你会无缘无故地感到愤怒或伤心吗?
8.你是个完美主义者吗?
9.你觉得放松下来尽情玩乐很难吗?
10.你是否觉得有时自己明明是出于好意,行事却与你的父母如出一辙?
III.成年后你与父母的关系:
1.父母还把你当成孩子对待吗?
2.你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大多需要先征得父母的首肯吗?
3.与父母在一起,或者仅仅想到将与父母一起共度时光,你就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身体反应吗?
4.与父母的意见不同会让你害怕吗?
5.父母会用威胁或令你内疚的手段来操控你吗?
6.父母会用金钱控制你吗?
7.你觉得自己要为父母的情绪负责吗?如果他们不高兴,你会觉得是自己的错吗?你觉得哄他们开心是你的职责吗?
8.你是否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总是对父母有所亏欠?
9.你是否觉得总有一天你的父母会变好?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哪些灰暗的感受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中的三分之一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那么我想让你先整理一个心态,就是你可能遇到了中毒的父母,“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哪些灰暗的感受” 。你一定不要觉得这是件丢人的事情 。内心充满痛苦的人,只要能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们的痛苦会减轻很多 。并且,这个道理的核心,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于你的家庭 。
我反复强调家庭、父母与你之前的关系,当然是要说起“原生家庭”的事情 。但介于我还没能成为心理学领域的大神,想从最普通的现实情况来替大家打开一扇窗 。
比如,你是工作狂吗?有想过为什么会成为工作狂吗?抛开你身上的各种光环,勤奋、刻苦、奋斗、穷,可能以下的文字会让你惊讶……
每周你都忙得团团转,以至于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如果你不愿意直面它背后的动机,也许他永远都不是问题 。可我们要关注真相,我们必须尊重真相 。
在我们普通人的信念中,父母是伟大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我们的文化一直宣导的 。经过两千多年一以贯之的宣导,孩子对父母的孝道就成了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教条 。在这种教条之下,很多人的那些灰暗的感受将无处安放 。就像是我们常常说的“道德绑架”让你无法去责怪你的父母,毕竟电影里那些不称职的年轻父母也时常笑着对自己的孩子说“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哦~”
且不说开篇我提到被挨打的小女孩往后还能想起大街上被自己的妈妈拖着打的画面,我们来想想另外一些被宠爱的巨婴、妈宝,他们与母亲的关系 。还有那些总觉得自己的女儿是自己的“前世情人”必须彼此捆绑,为爱买单的思想 。这些都是家庭关系对彼此的“赠品” 。有人喜欢看心理学的电影,里面的梦境和阴影,又将怎样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如果你不大量的阅读,不去了解深层次的信息,你一定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
今天,我们时间有限,也只想先聊有关“工作狂”的另一层深意 。直接给读者们一个结果: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莱斯的案例里,驱使他进行不必要的超时工作的需求背后的目的有二:
首先,工作可以让他不必直面内心的孤独感以及被剥夺的童年和成人生活;
其次,工作也强化了他长久以来抱定的信念——无论多么努力都不为过 。
莱斯内心幻想着,只要自己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就一定能证明自己确实是个能干而且有价值的人,证明自己可以把一切都完成得很好 。就本质而言,他仍在努力地想让母亲开心些 。
刚才提到,在我们既定的印象中有些并不知情的行为轨迹,我们认为是应该的 。甚至为了回避那些并不太好的经历,你会将父母的形象无限美化,因为美化才能让你隐藏多年的负面影响与你隔绝 。你却忘了,挣脱束缚,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要做的并不是为你的父母“开脱” 。
书中的这个例子,三十四岁的莱斯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这令他十分痛苦,以至于他的婚姻也出了问题 。咨询师与他交流,原来在他的童年时期,父亲常常出差,离开的时候会和他交代要照顾好生病的母亲和几个弟弟妹妹 。对他来说,迫于家庭的压力,他成长得太早也太快 。在小伙伴们出去打球的时候他却要待在家代替父母履行家长的指责 。他不仅成为了弟弟妹妹的看护者,还要成为母亲的家长 。
他说“我那么忙,哪有时间同情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都市小说,失意的主角,无论男女,都会拿成堆的工作应对自己的落寞人生,他们也常说出这样一句,我忙到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心情 。想想,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书中的案例主人公莱斯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合适的角色榜样供他学习,学习如何去爱别人以及如何接受别人的爱 。他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汲取到任何的情感滋养,于是他索性关闭了自己的情感之门 。不幸的是,现在他发觉自己已无法将它再次打开,即使他很想这么做 。发觉自己无法向任何人敞开心扉,莱斯感到非常沮丧和迷惘,咨询师告诉他非常理解他现在的感受,但同时也规劝他要宽容地对待自己,因为小的时候没人教给他这些 。
这个他,代表着许许多多的人 。
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的语言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选择地全盘吸收 。他们倾听父母的言谈,观察父母的行为,他们接触不到父母以外的参照标准 。于是,在家中获取的关于自身以及他人的信息便被孩子当作普世真理,深深铭刻于心 。
父母的角色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的行程,尤其是性别身份的形成至关重要 。虽然在过去二十年里,父母角色历经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你的父母曾经应该承担所有义务同样适用于现在的父母 。有些人就像莱斯那样被迫成了父亲母亲的看护者,他的父母把自己成年人的责任无情地亚在他弱小的肩膀上 。在他人生中最需要强大的父亲给予自信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反而要去呵护孩子气的父亲 。
是的,书中的一个画面是,他的父亲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哭泣,而他只能默默地在旁边看着他,直到他好起来 。到底何时是终结呢?无需逃避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被迫与父母交换情感角色的孩子来说,无论是负罪感还是责任感都会一路跟随他们迈入成年阶段 。他们常常陷入恶性循环,直到耗尽心力 。
在父母的期望下,童年时期的莱斯很早就明白,自己品行的好坏基本是由对家人的付出多少来衡量的 。成年后,父母向他行使支配权并未结束,来自父母的外部需求转化为他内心的魔鬼,在他能获得自我价值感的领域里迫使他继续前行——这个领域便是他的工作 。
我们的自我价值观,存在的意义,认同自己的重要性 。需要童年时期父母的回应 。成年后的他很难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去界定自己的身份,因为他独立的思想、情感以及需求从未得到过任何鼓励,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面对恋爱关系时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期望 。他可能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对父母的愤怒情绪了,他需要学会在对他人奉献的时候有所保留 。学会尊重自己的权利、需求情感 。
他将学着重新成为被大家关爱的人 。
回到刚才开篇的话题,被打的小孩伤害是直接的,而人类长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这期间每个第一次当父母的人,他们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原因又做了哪些影响到他们孩子日后的言行举止 。谁又敢公开的来谈论呢?我们慢慢用这些碎碎念的片段来解析吧……
【《中毒的父母》当你成为工作狂的时候,也是审视你与父母关系的时候】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