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治脱发榜样瑞丽诗 她们 入选“江苏好人”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
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
身边的好人
给我们充满温暖和正能量

9月“江苏好人榜”发布
南京两个“女人”光荣上榜
现在就和宁姐一起
走进他们的故事~
顾春燕

女,1985年生,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微系统事业部微电路总装师。从2007年工作以来,顾春燕凭借着勤奋精进的干劲,逐渐成长为国内精通微组装全流程工序技能的专家。她先后提出50-150微米金凸点制备工艺等技术方案,突破了极小焊盘低损耗引线键合互联等关键技术,是国内第一个操作10微米金丝完成太赫兹雷达批量生产的技能人才。
【南京治脱发榜样瑞丽诗 她们 入选“江苏好人”】
事迹
向上滑动阅读
爱岗敬业,巧手点亮雷达之眼
芯片用比头发细的金线连接到外部电路。这个过程叫做金线键合。中国电子第十四研究所就有这样一位女工匠顾,她用自己的一双巧手连接起了中国最先进雷达的核心。
一克黄金,拉出10微米直径、661米长的金线,这大概是一根头发丝的8分之1粗细,没有机器可以完成,只有靠人。这种对键合金线的极致要求来自于最尖端的太赫兹雷达,它的极高频率,要求芯片内部器件之间的间隔必须呈几何倍数缩小,同样,用来连接器件的金丝也必须细到极限。而顾春燕,需要把组装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场焊接不用焊枪,没有火星,高倍显微镜下六万赫兹的震动频率,通过她右手的触碰,将中国最尖端雷达设备的收发组件一点点串起。
2007年,刚到14个办公室的顾收到了一把编号为1的镊子,并与9名同事一起为中国第一台星载相控阵雷达安装了数千个组件。十几年过去了,镊子闪亮如新,而大的组件在指尖变成了小方块。
这样的距离是以微米来计算。2014年春天,高分三号卫星研制到了关键阶段,每平方厘米的收发组件上,装配密度超过了一万个点,顾春燕创造性地将劈刀打薄并旋转90度安装,将芯片倾斜15度角顺利键合。然而大家在整机测试时发现,雷达讯号比预计的要微弱。
芯片改造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会大大延缓开发进度。只有再次通过焊接过程,已连接的数千条线路中的一条将被切断并连接到另一个设备。一旦其他线路被切错或切断,芯片将立即报废。
这是一场雷达的“心脏搭桥手术”,顾春燕把现场15微米的硬质针头,用酸微腐蚀方法变细作为自己的“手术刀”。几分钟后,她站了起来。
2016年8月,搭载“超级透视眼”的高分三号卫星成功发射。作为十四个微装配体的首席技能专家,顾承担了所有开发产品的第一次全过程操作的任务。从我军航母、驱逐舰上的“海星”到新一代战斗机火控雷达,中国宙斯盾守护着祖国的国防安全,一双双鹰眼在顾手中淡淡地点亮。
匠心报国,为中国“智造”做出贡献
精湛的技艺和技艺传承。顾作为14个微组装的高技能专家,是国内少数精通微组装全流程的专家之一,也是国内第一个操作10微米金线完成太赫兹雷达量产的技术人才。同时,精湛的技艺传承下来,造就了一大批技能出众的微装配人才,这些都在我国各种雷达的微装配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敢于突破、勇于创新。顾春燕作为十四所微电路工艺师,牢记以工艺技术突破作为新型产品工程实现的重要手段,站在现在谋未来,秉承引领微组装集成行业技术发展的时代使命,提出了50-150微米金凸点制备工艺、±1微米高精度垂直互联工艺等技术方案,突破了极小焊盘低损耗引线键合互联、超细节距芯片多排引线键合互联、多芯片堆叠立体引线键合互联等关键技术,为十四所微系统全流程工艺从无到有、从有向精迈进做出突出贡献,有力保障了型号装备轻量化、小型化的研制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