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肺价格 人工肺:一根神奇的“救命稻草”

日前,Xi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
一只比格犬由于“心肺衰竭”而无法完成自身血液的氧合。参与手术的四川大学科学家将含有二氧化碳代谢物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血泵和氧合器,一方面将二氧化碳清除,另一方面将氧气注入血液,再将干净的血液返回给动物,为其肺功能和心功能的恢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随着手术的顺利进行,医生和科学家们纷纷鼓掌祝贺,这标志着他们五年多心血的初步成果。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长期被欧美国家垄断的中国ECMO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7月17日,采访人员走进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了解ECMO国产化情况。
体外膜肺氧合
“最后一根稻草”
它在中国仍然是一种“奢侈品”
目前,中国只有大约500台ECMO设备。其中,华西医院8家,省人民医院2家。推广使用率不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患者人均使用率的10%
ECMO被人们所认可,这源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
今年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调用华西医院的3台ECMO设备援助武汉,为武汉抢救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帮助。
心肺衰竭患者无法实现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正常交换功能。ECMO的作用是通过血泵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引入体内,通过氧合器替换二氧化碳,最后将干净的血液返回给患者。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刘丹表示,除了重症肺炎,ECMO在肺移植治疗方面也能发挥巨大作用。“肺的功能是为人体提供氧气,但当发生呼吸衰竭时,肺需要休息,医生应争取这个时间为患者进行手术、呼吸干预或药物治疗。此时,让血液在体外完成氧合,再将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可以减轻疲惫的肺部负担,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ECMO也是目前严重心肺衰竭的核心支持技术,被誉为此类患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但据相关统计,即便是疫情期间ECMO从国外紧急采购,目前国内ECMO设备也只有500台左右。其中,华西医院8家,省人民医院2家。国内很多三甲医院都没有这种设备。ECMO在中国的使用率不到美日等发达国家患者平均使用率的10%。
这么重要的抢救设备,为什么医疗机构这么少?
华西医院一位长期从事急诊抢救的医生介绍,使用ECMO的费用非常高。一次性耗材需要4-8万,这只是“起步价”,不包括治疗和药费。“而且耗材的费用没有纳入社保,这对于大多数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除了使用成本高之外,ECMO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呼吸、心脏和ICU等多学科合作。很多医院还是达不到这样的技术要求。
体外膜肺氧合
垄断地位即将打破
从实验中获得的一些指标
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今年年底,这项技术有望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进入临床使用。届时,ECMO耗材的成本至少可以降低5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ECMO系统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后,中国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本土化,但长期抗凝技术没有突破。
“成本高的重要原因是ECMO体系没有本土化,长期被外国垄断。中国只能高价采购设备和耗材。此外,ECMO系统最关键的核心抗凝技术也被外国封锁。”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运兵介绍。
目前国内能生产短效“心肺机”的医疗设备厂家有4家,但只能保持血液抗凝时间在6小时以内。然而,这个时间对于抢救心肺衰竭患者来说远远不够。在这种抢救中,有些患者甚至需要ECMO支持一个多月。“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血液很容易凝固形成血栓,对患者来说是致命的。”王运兵表示,为了达到长期抗凝血效果,材料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比如优异的抗凝血性能、较强的界面附着力、优异的柔韧性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