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功|亲情之路( 二 )


对于爹的话 , 我虽然觉得太麻烦 , 但只要能让我去 , 倒也没什么 。到了亲戚家里后 , 爹让我叫什么我就赶紧叫 , 让我磕头时毫不含糊马上跪下就磕 , 你还别说 , 嘴甜和磕头居然有了“外快” , 长辈们大多给我拜年钱 , 一毛、两毛、五毛不等 , 家里条件较好的竟然给一块甚至两块 。从除夕夜在村里给长辈拜年 , 到出门走亲戚 , 最多时可“收入”五六块钱 , 现在觉得这几个钱不起眼 , 但那时已经不是小钱了 , 在我的眼里 , 这可是一笔巨款 。当然 , 这些钱我是捞不着的 , 回家后立即交给妈 , 当时觉得心里不平衡 , 觉得空忙活了一个正月 , 没留下一分钱 , 只是赚了几顿好吃的 。当然 , 布兜里少不了糖块 , 到了谁家里主人都给我们这些孩子糖吃 , 那时的糖块基本没有包装 , 大都是呈椭圆形还沾着糖砂的那种 , 吃起来甜甜的 , 这算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而招待大人们的则是烟卷 , 我记得那时的烟卷很便宜 , 都是毛八分的没有过滤嘴的低档货 , 能看见锡纸包装的“大前门”等 , 甚至看见带滤嘴的烟卷儿简直是稀罕事 。
吃饭的时候 , 爹向主人客套一番 , 说不让我上桌 , 可主人不肯 , 非让我上炕坐下 , 我也巴不得呢 。吃菜时 , 我总是瞅着爹 , 他的筷子伸向哪里我就跟着 , 有几次我发现桌上的鱼老是没人动 , 主人用筷子指着鱼张罗着钳菜 , 可爹与其他客人尽管答应“好好” , 但就是不钳 。看着用白面裹着的、煎得焦黄的香喷喷的鱼 , 馋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 可爹不动筷 , 我也不敢由着性子来 。
林成功|亲情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事后我才知道 , 贫困的家门买条鱼不容易 , 这条鱼只是上桌摆样子 , 动不得 , 一直要留到所有的亲戚都来过之后才能给最后的客人吃 , 对于这一点 , 出门的人大都明白 。
我还听爹说有木头鱼上桌的事 , 就是有的家庭买不起鱼 , 可又要面子 , 便用木头雕刻成鱼的形状 , 外面沾上一层面 , 下锅煎一下 , 倒也看不出真假 , 反正是主人不领着吃 , 客人谁也不好意思动筷 。我不知道我经历的没动过的鱼里有没有这种木头鱼 。但也有大方的主人在上了鱼后 , 马上用筷子将鱼头取下 , 意在告诉客人 , 这道菜不是用作好看的 , 既然鱼已经夹碎了 , 就不能再留作招待他人了 , 于是客人们这才象征性地动动筷子 。
童年时出门时携带的礼品 , 不像现在的商品这么丰富 , 牛奶、饮料、酒类等可以任意选择 , 那时的礼品主要是自家蒸的大枣饽饽等面食 。出门时 , 用一个柳条编织的白色二升篓子 , 里面装几个饽饽 , 还有白面做的“莲子” , 条件好点的买斤大果子放进篓子里 。果子用油纸包装 , 上面贴一个红贴 。临行前 , 用一条带花的毛巾或干净的包袱搭在篓子上面 , 再用一条毛巾系在篓子上 , 揽肩背着 。在主人家吃过饭后临走时 , 千篇一律地说几句客套话 , 请主人留下饽饽 , 但基本上没人肯留 , 那是因为贫困年代饽饽也金贵 。
林成功|亲情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主人不留 , 客人再三劝说留下 , 你推我让的“夺把” , 若是很要好的亲戚觉得过意不去 , 便拿自己的饽饽与客人交换一个 , 算是留下了 , 篓子里的饽饽仍然一个不少 。如果有大果子这易碎的礼品 , 在“夺把”过程中也就没有几个囫囵的 , 出门结束后 , 大果子都碎得不成模样 。而饽饽怕风“刺娄” , 加上天冷 , 一个正月下来 , 那几个饽饽都起皮开花 , 裂得四陋八瓣 , 满篓子的饽饽渣渣 。其实 , 拿这样的礼品出门走亲戚 , 就是个形式 , 就是图个好看 , 形成了民间出门的固定模式 。

推荐阅读